由于擔憂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進一步下滑,庫克近期訪華,除了在零售店歡迎中國消費者之外,還與幾家中國供應商的老總會面,并表示將加強與中國制造合作,此舉對于此前大舉投資印度的富士康來說無疑是重錘打擊。
富士康已大舉向印度轉移生產(chǎn)線,甚至還從印度調派員工來中國大陸的工廠學習生產(chǎn)流程并拆除設備運往印度,可以看出當時富士康對于向印度轉移的決心有多大,不過富士康雖然擺出了態(tài)度,但是它在印度卻遭遇不少問題。
富士康最早在2019年赴印設廠為蘋果代工,然而直到2022年印度工廠的員工人數(shù)才增加到3萬多人,相比起鄭州工廠員工人數(shù)高達30萬可謂小巫見大巫,也可以看出印度工廠的發(fā)展之緩慢,不過即使是如此“小規(guī)?!钡墓と藬?shù)量,印度工廠還是屢屢出現(xiàn)停工的問題,這讓富士康頭疼不已。
更讓富士康憂慮的是印度財團的貪婪,與富士康同赴印度設廠的還有緯創(chuàng)和和碩,其中和碩是最后赴印設廠的,緯創(chuàng)則比富士康和和碩更堅決,緯創(chuàng)將它在中國大陸的iPhone代工廠全數(shù)變賣,一心一意赴印設廠,結果2年時間才發(fā)展到1萬人,隨即印度財團塔塔看上緯創(chuàng),緯創(chuàng)被迫將工廠低價賣給塔塔,而2023年蘋果僅給緯創(chuàng)分配了1%的iPhone15代工份額,可以說緯創(chuàng)幾乎退出了iPhone代工行業(yè)。
在緯創(chuàng)之后則是和碩,據(jù)稱塔塔已向和碩伸出“橄欖枝”,希望雙方合作,然而正如緯創(chuàng)那樣,表面上說的是合作,實際上可能是要吞并和碩在印度的工廠。如此富士康當然擔憂它在印度建廠最終被印度財團摘了桃子,這也讓它對于在印度建設工廠左搖右擺,一面說會大舉投資印度,另一面卻遲遲沒有達成投資的預期。
如今蘋果CEO庫克向中國大陸的代工廠伸出友誼之手,這次可能不僅僅是一種態(tài)度,而可能變成現(xiàn)實。中國是全球最大的iPhone市場,對蘋果的影響非常之大,尤其是如今蘋果在歐洲和美國均受到壓力的時候,庫克更需要確保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這就讓蘋果需要向中國消費者示好。
2023年的iPhone15在中國市場銷量不佳,今年以來更被美國投資機構預估頭2個月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超過兩成,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iPhone在中國制造的比例不斷減少,中國供應鏈在iPhone的價值占比中不斷下降,這也促使蘋果需要增加中國供應鏈在iPhone中的價值占比。
加強與中國制造合作也有利于iPhone在海外市場的銷售,去年印度生產(chǎn)的iPhone15被歐洲發(fā)現(xiàn)大腸桿菌超標以及質量不佳導致退貨,最終蘋果決定在歐洲市場銷售的iPhone15全數(shù)由中國代工廠供應,再加上在印度生產(chǎn)iPhone屢屢遭受停工、產(chǎn)業(yè)鏈不完善的困擾,可能會讓庫克決定今年的iPhone16增加中國制造的比例。
如此對于富士康赴印設廠無疑壓上了又一根稻草,富士康赴印設廠是受蘋果暗示,然而如今蘋果可能將iPhone16的訂單分給另一家中國大陸的代工廠,并減少印度制造iPhone的比例,可以說富士康如今變成了“我本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如此情況下,如今的富士康陷入了尷尬境地,大舉投資印度卻可能面臨缺乏客戶,回顧中國大陸,而中國大陸已成長起好幾個競爭對手,富士康再也難回到當年的輝煌,事實證明了離開中國制造,富士康也就無法再如當年那么風光,此時的它才明白是中國制造成就了它吧。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wǎng)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