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的開機率降至30%的冰點,促使廣電總局下重手,據悉《指導意見》要求“有線電視納入公共服務向用戶免費”,這對于貪婪的互聯網電視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將對互聯網電視予以重擊。
大約在2015年前后興起的互聯網電視,曾經強調互聯網的低成本優(yōu)勢,以為消費者提供價錢實惠的電視,當時高舉互聯網電視大旗的是樂視電視,樂視電視以低于量產成本定價的方式大幅降低了電視價格。
互聯網電視當時提出的美好愿景甚至是免費給消費者贈送電視,以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噱頭大肆宣傳,而樂視當時當時也確實給出了訂購樂視視頻服務可以免費獲得電視的促銷手段,由此帶動互聯網電視的崛起。
不過樂視電視很快因樂視系的資金問題而衰退,隨后另一家互聯網電視崛起,進一步帶動了互聯網電視的發(fā)展,2019年以來互聯網電視已居于國內電視市場第一名,但是隨著互聯網電視取得市場份額優(yōu)勢,貪婪的面孔也終于暴露出來。
互聯網電視的貪婪表現在啥都要收費,開機有廣告、關機有廣告,不想看廣告就付錢,為了迫使用戶付費甚至出現開機廣告長達40分鐘的無恥例子;訂購各種視頻APP也要付費,總的算下來,這些費用付完,一年就要付近千元,幾乎相當于兩臺32英寸電視的價格。
除了這些廣告收費之外,還弄出了各種收費陷阱,一旦消費者誤觸就立即扣費,這些收費陷阱聯手熟悉消費電子產品的年輕人都搞不清楚,更別說小孩和老人了,而由于互聯網收費的便利,互聯網電視就是利用小孩和老人的誤觸來收費,讓消費者怨聲載道。
最后是互聯網電視曾經宣稱的電視價格優(yōu)惠也不見了,兩三年前國產電視曾將32英寸電視拉低至300元左右,如今價格已重新回升到500元左右,互聯網電視和傳統電視的價格都差不多,所謂的互聯網低成本已成為笑柄,當然互聯網電視企業(yè)也不再談低成本優(yōu)勢了。
互聯網電視的貪婪最終導致國內電視市場的衰頹,有電視企業(yè)的老板哀嘆,中國14億人口每年賣出的電視才4000萬臺,而美國是3.5億人口每年也能賣出4000萬臺電視;即使消費者買了電視,如今的電視大多也在客廳蒙塵,開機率超低至30%。
面對電視市場的如此境況,廣電總局終于坐不住,連連出招整治電視行業(yè),這次更要求有線電視納入公共服務向用戶免費,回歸到以前那種每月只要交31元有線電視費就能隨便看電視的實惠,這對于互聯網電視無疑是重拳打擊。
事實上消費者也在唾棄互聯網電視,今年以來傳統電視企業(yè)的銷量已再度超過互聯網電視,顯示出消費者對傳統電視更加信賴,也凸顯出消費者對互聯網電視的唾棄,再加上廣電總局的打擊,互聯網電視將徹底被市場唾棄。
互聯網電視曾經高舉道德大旗,然而它最終的目的不過是為了賺更多錢,賺錢比傳統電視更狠,它們的所有一切都是噱頭,如今的廣電總局不過是撕下他們的遮羞布罷了,這也說明互聯網電視不是萬能的,傳統產業(yè)還是得靠企業(yè)實實在在的經營,而不是各種吹牛,不然最終會被市場懲罰。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