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宣布收購高德之后,所有人都著眼于收購之后的整合與戰(zhàn)略方向,對互聯網競爭格局的影響,并沒有就本次交易的法律問題提出任何疑問。阿里和高德的聲明中也沒有提到任何尚需等待主管部門批準的事宜,那么,這起收購案真的沒有法律問題嗎?
2013年5月阿里投資2.94億美元獲得高德軟件28%的股份,2014年2月阿里巴巴向高德軟件發(fā)出私有化要約,擬以每美國存托股21美元的價格收購其尚未持有的高德軟件股份。經過對公開信息進行分析和研判,我發(fā)現這兩起交易均涉嫌違法,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國務院2008年8月頒布了《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guī)定》,將企業(yè)間的收購與合并定義為“經營者集中行為”,符合以下任意一條的均需向國務院主管部門進行申報:
1、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在上一年度全球營業(yè)額合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且其中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營業(yè)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2、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yè)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營業(yè)額的計算,應考慮特殊行業(yè)和領域的實際情況。
根據高德軟件2012年財報,高德軟件2012年營收為1.597億美元,合計人民幣10.1億元,另據雅虎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10-K文件顯示,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財年,阿里巴巴集團營業(yè)額40.83億美元,合計人民幣257.64億元人民幣。
去年5月阿里對高德的投資使其成為高德第一大股東,兩名阿里高管成為高德董事會成員,今年2月的收購要約則擬收購高德100%股權,將其變?yōu)槠煜伦庸尽_@兩起收購案均符合國務院相關法規(guī)定義的經營者集中行為,且當事雙方當年的財務數據均遠遠超過申報標準。
根據從商務部網站上獲得的政務公開信息,2013年2季度和3季度的《無條件批準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阿里收購高德的案子均沒有列入其中,至此已基本可以判斷,至少這兩起收購案中的第一起,沒有依法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而第二起收購,到目前為止,仍未有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的任何公開信息。
國務院相關法規(guī)規(guī)定,符合法規(guī)中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集中行為,應當事先向商務部反壟斷局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目前的情況是,阿里巴巴有可能第二起收購也沒有申報,在輿論關注后進行補報,但無論如何,阿里巴巴有觸犯反壟斷法的重大嫌疑,主管部門應首先就其第一次入股高德軟件時的申報情況展開調查,再查清第二起收購案的申報情況。
法律不應存在模糊地帶,也不該對任何企業(yè)法外施恩?,F行法律法規(guī)的尊嚴和公正需要維護,對那些知法犯法,或依仗自身優(yōu)勢地位搞先上車后補票的企業(yè),應果斷采取措施,對其實施更為嚴格的審查,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改善中國企業(yè)的營商環(huán)境,讓守法者從守法中獲得好處,讓違法者為違法行為付出代價。
阿里巴巴已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其電子商務生態(tài)圈已形成閉環(huán)。淘寶每年有上萬億的交易額,天貓有數千億交易額,阿里本地生活和金融業(yè)務也逐漸龐大。這家企業(yè)不僅對千百萬用戶的日常生活以及經濟社會發(fā)展至關重要,還掌握了巨量數據,包括商戶數據、互聯網用戶的各類信息、行為數據、信用數據等,能夠對生產、物流、倉儲等諸多行業(yè)產生深刻影響。
這樣一家企業(yè),收購了中國第一大地圖服務商之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瞬間從無到有,掌握了流量和用戶的重要入口,也扼守住引導消費者進行實體消費的重要途徑,這絕不是無足輕重的一件小事,而是能對移動互聯網產業(yè)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的標志性事件。主管部門應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評估這兩起收購造成的后果,衡量其對產業(yè)發(fā)展施加的利弊,謹慎批準如此重大的收購案,并徹底清查其中的違法行為,還法律與社會以公正。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