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集團總裁王雷:內容至上與新媒介崛起

新媒介的產生會使人的感官平衡狀態(tài)發(fā)生變動,產生心理和社會上的影響。正如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一書中說道,“任何一種感覺的延伸都改變著我們思想和行為的方式,即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當這種比例改變的時候,人就隨著改變了”。

在Internet尚未出現(xiàn)的年代,麥克盧漢將電視歸入到熱媒介范疇是情有可原的,而時至今日,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在很多層面上不斷挑戰(zhàn)人類的感受和認知。據統(tǒng)計,全球移動應用規(guī)模已超過1200萬款,互聯(lián)網已全面進入移動時代;而中國社科院新媒體研究中心與中國新媒體實驗室聯(lián)合出品的《互聯(lián)網+傳媒融合發(fā)展報告》中則提到,2018年中國傳媒產業(yè)總值預計將達到20000億人民幣。

內容價值回歸

企鵝智酷發(fā)布的《2017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中總結的八大趨勢中的第一個,就是“內容價值回歸”,這究竟意味著什么?

內容一詞,指事物所包含的實質,內容是人類思想的結晶,是大腦和感官共同作用的結果,富媒體形式的內容無一不是描繪世界、講述故事、產生觀點,也不乏有趣的創(chuàng)意化表達。好的內容更容易擊中內心、連接感受,內容創(chuàng)作是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廣義上的內容,幾乎包含人類創(chuàng)造物的全部領域。

同時,狹義上來講,自媒體變現(xiàn)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內容付費,好的內容并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優(yōu)質內容若能完成IP化和粉絲化升級,則意味著變現(xiàn)能力的極大提升。從商業(yè)角度來看,內容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真金白銀。

新媒介的崛起

新媒介仰賴新技術。技術雖然并不能夠超越一切而成為決定社會發(fā)展的終極力量,但它給世界帶來的變化毋庸置疑。

從底層迭代,到新技術浪潮(如物聯(lián)網、大數據、AI等),再到產品層面的創(chuàng)新,媒介與技術的結合有其獨特的發(fā)展邏輯。付費化、可視化、規(guī)范化、智能化、平臺化,已經成為全球媒體轉型的新趨勢。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訊息一詞麥克盧漢是這樣理解的,“任何媒介或技術的訊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間事物的尺度變化、速度變化和模式變化”,這個“訊息”是媒介自身所攜帶的,而不是它所傳播的內容,媒介自帶的訊息才是決定人類結構調整和變化的關鍵。

新的媒介自帶新的屬性和特征,這些特征實際上表達和呈現(xiàn)了世界的變化。內容想要更好的傳遞,就必須去適應媒介的變化,以達到高效的匹配。

內容、 媒介與人的融合

內容的另一面向是形式,不同的傳播媒介對內容的形式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社會化信源和全民拍客讓新聞內容的迭代效率更高,也讓視頻能力成為未來綜合創(chuàng)作的核心競爭力,視頻內容在移動化過程中最先遭遇挑戰(zhàn),隨后圖文、音頻、游戲都在移動化過程中切割減負。這些趨勢和特征表明,視頻顯然已經成為新媒介重要的內容形態(tài),尤其是時長在一定范圍內的短視頻。

短視頻之所以被高度接納,或許是因為它比圖文更能滿足人們對動態(tài)視覺、聽覺的多層次需求,又比長視頻更易于傳播,而即時的互動和反饋,則讓人們更容易找到被接納感和存在感。

內容不是拿來“看”的,而是拿來“使用”的。當內容變成人與人之間交換看法的基礎信息和社交活動中的談資,而當人本身變成傳播的媒介時,大概能夠從另一角度解釋“人的延伸”的內涵。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12-21
決勝集團總裁王雷:內容至上與新媒介崛起
新媒介的產生會使人的感官平衡狀態(tài)發(fā)生變動,產生心理和社會上的影響。正如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一書中說道,“任何一種感覺的延伸都改變著我們思想和行為的方式,即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當這種比例改變的時候,人就隨著改變了”。在Internet尚未出現(xiàn)的年代,麥克盧漢將電視歸入到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