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消息(張海龍)日前,Verizon推出了無限流量套餐,不過其對用戶使用也做出了限制,當用戶月流量超出22GB時,移動數(shù)據(jù)網絡的速度可能會被降速。此前,Verizon曾經多次推出無限流量后因基站無法承載流量壓力又取消了該套餐或者采取限速等措施。
對于Verizon再次推出無限流量套餐的做法,Ovum亞太地區(qū)電信戰(zhàn)略首席分析師Nicole McCormick表示,由于競爭壓力,Verizon才引入無限流量套餐,同時,“無限”Verizon計劃,不是真正無限的數(shù)據(jù)提供。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通訊領域高級分析師楊光也認為,Verizon此次推出不限量套餐,應該主要是為了應對市場競爭壓力。目前美國四大運營商中,T-Mobile和Sprint都有不限量套餐,AT&T也針對訂購自己DirecTV服務的融合業(yè)務用戶推出了無限流量套餐。其中,T-Mobile通過包括不限量套餐在內的一系列Un-carrier計劃,建立了強勁的發(fā)展勢頭,2016年前三季度其新增用戶數(shù)超過了其它三大運營商新增用戶的總和。面對不斷增大的競爭壓力,Verizon必須有所反應。
雖然,目前全球各地的眾多運營商都為了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搶占市場推出了無限流量套餐,例如,北美的四大運營商均推出了無限流量套餐,國內三大運營商也推出了本地無限流量套餐以及無限定向流量套餐。
但楊光認為,運營商對無限量套餐是持相對謹慎的態(tài)度,Verizon推出不限量套餐之后,美國四大運營商的股價普遍出現(xiàn)小幅下跌,也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其可持續(xù)性的擔心。但是,也必須看到運營商的資費模式發(fā)展與網絡技術的更新?lián)Q代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領先市場的經驗表明,不限量套餐往往是出現(xiàn)在現(xiàn)有網絡完全成熟,而新一代網絡呼之欲出之時,從而充分利用現(xiàn)有網絡潛力,拉高用戶ARPU值。隨著4G網絡的成熟完善和滲透率的不斷提高,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有更多的不限量套餐在市場上出現(xiàn)。而從長期看,不限量套餐應該只是運營商資費策略組合中的一部分,運營商實際的資費模式會根據(jù)市場需求、競爭態(tài)勢和網絡技術等多種因素,不斷進行優(yōu)化調整。
Nicole McCormick表示,“我們不主張移動運營商推出真正無限的數(shù)據(jù)計劃,因為它們不會使收入與成本一致,并且存在網絡容量負擔過重的風險。”
這些不確定因素也有可能導致未來運營商會因為網絡不能承受流量壓力而取消無限流量套餐。
楊光表示,運營商的資費策略與市場競爭和網絡發(fā)展有緊密聯(lián)系,運營商往往會根據(jù)市場和網絡的發(fā)展,以一定的節(jié)奏調整資費策略,實現(xiàn)效益最大化。如果我們注意觀察領先市場運營商的資費調整步伐,都能看到相對清晰的發(fā)展脈絡。不限量套餐是市場競爭和基礎網絡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理性產物。如果市場和網絡的條件發(fā)生進一步的變化,運營商肯定也會根據(jù)情況對資費策略做進一步的調整。
此外,楊光認為,針對視頻VR等大流量業(yè)務,未來運營商將可能對其作出限制。其實在美國T-Mobile之前的不限量套餐中就對用戶觀看移動視頻的質量做了限制,只能觀看480P清晰度的視頻,而不能觀看高清視頻。如果要看高清視頻,需要額外付費。但在Verizon最新推出的不限量套餐中,是包含了不限量的高清視頻的。所以T-Mobile也迅速做出反應,在不限量套餐中增加了高清視頻。可見,在套餐流量之外,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也是運營商實現(xiàn)差異化的一個重要維度。瑞士電信幾年前就推出了所有檔位均提供無限流量的套餐,不同檔位間依靠可獲得的最大速率進行差異化,就是依靠服務質量進行差異化的一個集中體現(xiàn)。另一方面,T-Mobile在高清視頻方面的變化,也體現(xiàn)了市場競爭的力量,充分的市場競爭能推動運營商不斷優(yōu)化成本結構,從而讓利消費者。
對于近年來國內三大運營商也相繼推出了幾款本地無限流量套餐產品或者是與騰訊、阿里等互聯(lián)網企業(yè)合作推出大小王卡、大小寶卡等定向無限流量套餐的變化,楊光認為,國內市場推出的類似無限流量套餐,首先是網絡技術進步使單位流量成本下降,才使這些無限流量產品具有了經濟上的可行性,其次是市場競爭壓力促使運營商,尤其是市場上位置較為靠后的運營商采取更為積極的競爭策略,希望通過不限量模式吸引消費者,擴大用戶規(guī)模,改善市場競爭態(tài)勢。另一方面,弱勢運營商往往用戶數(shù)量相對較少,網絡富余容量較大,也為采取不限量套餐提供了空間。
- 中國聯(lián)通發(fā)布全球最長距離大模型異構混訓成果
- 瓴盛科技陷入破產危機:手機SoC芯片競爭太殘酷
- 2024年中國獨角獸企業(yè)榜單:量子科技三家公司不變
- 邁入智算云新時代:聯(lián)通云宣布AI全棧升級
- 四大通信央企2024年度業(yè)績考核全A
- 人工智能支持的邊緣設備安全:構建下一代邊緣網絡安全體系
- 工信部謝存:截至6月底,搭載開源鴻蒙系統(tǒng)產品超11.9億臺
- 工信部謝存:截至6月底,5G基站總數(shù)達到455萬個 5G移動電話用戶達11.18億戶
- 人工智能在制造業(yè)的應用為何現(xiàn)在至關重要?
- 美國移動市場整合最新動態(tài):T-Mobile收購UScellular遭強烈反對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