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李陶陶/文)11月22日消息,近日中國聯通發(fā)布2016年10月份運營數據。數據顯示,截止到十月底,中國聯通移動出賬用戶凈增50.7萬戶,累計達2.62581億戶;當月4G用戶凈增508.9萬戶,累計達9399.5萬戶。由近期的運營數據來看,中國聯通4G用戶市場發(fā)展形勢喜人,9月份4G用戶增幅最大,4G滲透率增長2.2PP,且在8月份,聯通4G用戶滲透率突破了30%。業(yè)內人士稱聯通已度過痛苦的擠水分期,進入常態(tài)化健康發(fā)展軌道,并隨著與BAT合作的開展,業(yè)務發(fā)展將大大提速。保守預測,11月份聯通4G凈增用戶將破千萬。
在用戶數字快速增長的背后是中國聯通4G網絡建設的高歌猛進,在今年的中國聯通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20個月時間里中國聯通完成建設70萬個LTE FDD基站,并且4G網絡重回第一。中國聯通網絡建設部副總經理馬紅兵稱,70萬是一個很恐怖的數據,在中國聯通從成立到現在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以這么快的速度部署過網絡。
王曉初在合作伙伴大會上致辭時提到,過去聯通4G網絡不好的說法、信號不好的說法已經成為歷史。過去的兩年中國聯通很多的國際漫游公司都走了,但是今年幾乎全部回歸,因為他們經過了測試,已經證明了中國聯通的網絡在4G又回到了第一。
據了解,截止10月31日,中國聯通在短短20個月時間里面完成了70萬個基站的4G網絡建設,實現了全網341個城市的網絡升級,已覆蓋全國所有地市、縣城、鄉(xiāng)鎮(zhèn)、主要景區(qū)、重要交通干線,包括人口數量較大的行政村,網絡覆蓋廣度實現了質的飛躍。這也意味著,全球有三分之一FDD基站是由中國聯通建設的。
另外,中國聯通網速優(yōu)勢也開始逐步顯現,日前,寬帶發(fā)展聯盟發(fā)布了第13期《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2016年第三季度),報告中首次發(fā)布了我國移動寬帶(3G及4G)用戶下載速率狀況。從這次報告發(fā)布的數據來看,我國移動寬帶速率提升明顯,使用4G網絡訪問互聯網時的平均下載速率已達到11.83Mbit/s。從不同運營企業(yè)的移動寬帶網速狀況看,3G網絡用戶下載速率和4G網絡用戶下載速率中國聯通均最高,分別達到4.98 Mbit/s和13.76 Mbit/s??梢哉f中國聯通重回國內4G網絡第一的位置實至名歸。
在網絡建設發(fā)力的同時,中國聯通在終端方面堅持“全網通”,并“推進與其他友商的網絡資源共享計劃”,在現有三大運營商鐵塔共建共享基礎上,與中國電信開展網絡建設領域的深度合作,提出了包括基站、機房、傳輸在內的資源、技術共享路徑。所謂努力就有收獲,王曉初表示:“中國聯通已走出最困難時期,移動業(yè)務收入由去年倒退近10%至今年上半年正增長,預計未來若保持增長趨勢,將趕上行業(yè)平均水平?!?/p>
在中國好4G看來,中國聯通在其董事長王曉初的領導下,快速投向4G網絡,加強4G業(yè)務宣傳,強化公眾對聯通4G的品牌感知。據了解,中國聯通自從重新制定了“聚焦、合作、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后,在4G網絡的建設中一路高歌猛進,完成了一個歷史性的創(chuàng)舉。
現在,中國聯通每用戶月均流量消費在國內名列第一,約1.2G;中國聯通實現了341個城市的網絡升級,整個4G+(采用載波聚合速度,網絡下行速率大幅度提升)基站占比已經超過了28%,建成全國最大的4G+網絡;中國聯通4G網絡下載速率是行業(yè)平均值1.4倍,4G網絡上傳速率是行業(yè)平均值的5倍,4G網絡交互時延降低到10毫秒級。
所以,盡管聯通的70萬4G基站并非中國數量最多的,但由于天生快、一生快,加上建設速度的加速,實質上重新給了聯通用戶快速上網和良好覆蓋的體驗,這種“后發(fā)先至,網速最快體驗最優(yōu)”的良好體驗重歸第一才是中國聯通在4G又回到了第一的本意。
- 四大通信央企2024年度業(yè)績考核全A
- 人工智能支持的邊緣設備安全:構建下一代邊緣網絡安全體系
- 工信部謝存:截至6月底,搭載開源鴻蒙系統(tǒng)產品超11.9億臺
- 工信部謝存:截至6月底,5G基站總數達到455萬個 5G移動電話用戶達11.18億戶
- 人工智能在制造業(yè)的應用為何現在至關重要?
- 美國移動市場整合最新動態(tài):T-Mobile收購UScellular遭強烈反對
- 美國移動市場整合最新動態(tài):T-Mobile收購UScellular遭強烈反對
- 人工智能時代的數據保護革命:為何傳統(tǒng)備份策略不再適用
- IDC:2024年中東和非洲地區(qū)電信服務支出增長率領先全球
- 商務部回應美方批準對華銷售英偉達H20芯片:美方應摒棄零和思維 繼續(xù)取消不合理限制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