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5G已經完成了從“早期采用者”到“大規(guī)模采納”階段的過渡。愛立信最新的重大研究強調了消費者對于5G意圖的增長以及對新一代用例的期望。這也是迄今為止業(yè)內同類研究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調研。
這份名為《5G:新一波發(fā)展浪潮》的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報告闡述了5G在各國發(fā)布后對早期嘗試者的影響,并衡量了非5G訂閱用戶采用該技術的意向以及他們的相關期望。報告預測,至少有30%的智能手機用戶打算在未來一年內簽約5G服務。
愛立信追蹤的數據涵蓋了自2019年以來發(fā)布5G的國家和地區(qū),新的消費者調查幫助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確定了影響下一代5G應用的六大關鍵趨勢。
報告闡述了電信運營商將數字服務捆綁到5G計劃中所會引發(fā)的行為變化,尤其是增強視頻和增強現實(AR)應用使用的增加。
報告還強調了主流5G的接受速度、消費者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以及與5G相關的智能手機行為變化以及其對網絡流量的影響。
該調研采訪了37個國家的4.9萬余名消費者,是迄今為止業(yè)界最大的全球5G消費者調查,同時也是愛立信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消費者調查。此次調查代表了全球約17億消費者的意見,其中包括4.3億5G簽約用戶。
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負責人Jasmeet Singh Sethi表示:“這項調研的規(guī)模讓我們能夠真實、深入地了解消費者對5G的看法與態(tài)度。報告顯示,下一批潛在的5G用戶對該技術的期望不同于早期采用者??傮w上,消費者認為5G將成為他們未來生活方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p>
他還表示:“有趣的是,5G正在成為早期采用者接受元宇宙相關服務的重要使能技術,例如在交互式3D虛擬游戲平臺上進行社交、游玩和購買數字物品。相比4G用戶,5G用戶花在增強現實應用上的時間在過去兩年增加了一倍?!?/p>
報告預測,使用過擴展現實(XR)功能的5G消費者更加看好混合現實眼鏡的潛力,因此可能會率先接受未來設備。在每周使用XR相關服務的5G用戶中,有一半認為AR應用將在未來兩年內從智能手機轉移到XR頭戴設備。相比之下,持這一觀點的4G消費者只有三分之一。
以下是《5G:新一波發(fā)展浪潮》報告中預測的六大關鍵趨勢
5G采用率漲勢穩(wěn)?。?/strong>到2023年,37個市場中至少有5.1億消費者可能會使用5G。80%現有5G用戶不想再用回4G。
下一波用戶要求苛刻:早期采用者關心的是5G所帶來的創(chuàng)新服務,而下一批5G用戶對5G性能有很高的期望,尤其是網絡覆蓋。
可感知的5G可用性正在成為新的消費者滿意度基準:雖然在大多數市場中,5G人口覆蓋率已經超過60%,但只有33%的5G用戶認為自己的5G連接時間超過50%。
5G正在推動增強視頻和增強現實的使用:相比4G用戶,5G用戶現在每周花在AR應用上的時間比4G用戶多兩個小時,相比2020年增長了一倍。
預計5G變現模式將繼續(xù)演進:60%的消費者希望5G除了帶來更多的數據和更快的速度之外,還應該提供可滿足特定需求而量身定制的網絡功能。
5G的采用正在為元宇宙鋪平道路:與4G用戶相比,5G用戶平均每周在元宇宙相關服務上花費的時間多1小時。他們還預期,到2025年,每周在移動設備上消費的視頻內容的時間將增加2小時,其中有1.5小時是在AR/VR眼鏡上觀看。
- 華鯤振宇WAIC首秀:基于元啟平臺首發(fā)20+行業(yè)智能體 開啟AI應用新世界
- 中國鐵塔智擎未來(WAIC·上海)人工智能應用創(chuàng)新論壇成功舉辦
- 中國鐵塔副總經理劉國鋒:深化“位置+感知+計算”與AI融合 構建新型基礎設施體系賦能千行百業(yè)智能化升級
- 工信部:凝聚各方力量,加速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yè)化
- 中國電信柯瑞文:全面擁抱人工智能,推動企業(yè)戰(zhàn)略向“云改數轉智惠”升級
- 左手技術,右手產業(yè):中移九天“一門兩牌”不是“搞抽象”
- 研發(fā)運營一體化!中移九天正式揭牌,目標打造一流AI科技公司
- AI教父辛頓:要么訓練AI永遠不傷害人類,要么 “消滅” AI
- 比移動電話用戶多10億!我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達28.31億
- 我國千兆寬帶用戶達到2.26億,占總數的1/3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