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消息(水易)近三年的疫情,許多人的工作和學習模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家辦公和線上教學等場景不斷涌現,而進入到后疫情時代,這些都已是常態(tài)。當前,已經有很多企業(yè)開始試點部分有條件的員工靈活辦公,學校也在推進線上網課和線下課程并行的教學模式。
混合工作模式的興起,一方面有賴于如今5G、千兆光網等大帶寬的連接能力,另一方面“不固定”的學習工作環(huán)境,讓視頻會議設備的靈活性變得更為重要,當然還要兼具高質量的影像能力。
基于上述思考,行業(yè)領先會議終端設備廠商捷波朗(Jabra)發(fā)布專為新一代個人視頻而打造的Jabra PanaCast 20。筆者有幸體驗到了這一款產品。
靈活便捷是這款攝像頭的主打理念,一大特色就是可以通過可折疊的支架輕松固定在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等屏幕的頂部。可能會有人覺得,筆記本的屏幕一般比較纖薄,掛在上面不安全,但是實際使用來看,不必擔心這一顧慮,還是很穩(wěn)當的。當然你也可以再配備一個支架,這樣就可以直接放在桌上。
靈活也體現在了PanaCast 20的大小上,單手就能握持,也不占空間,還配備了帶保護性便攜盒,方便外出攜帶,幾乎沒有負擔。能夠體現出Jabra所宣傳的,無論是在什么環(huán)境下,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視頻會議。
可能還有人會問,現在智能手機功能這么全面了,手機攝像頭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為什么還需要單獨配一個攝像頭呢。有沒有這樣一個場景,當你進行視頻會議時,有一通重要的電話打進來,這時你會如何選擇。
另外,目前來說,PC仍然是主要生產力工具,市場調研機構IDC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傳統PC(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總出貨量達到3.49億臺,同比增長14.8%、近些年,PC的設計越來越輕薄,有的廠商將攝像頭放在“奇怪”的位置,甚至有的取消了攝像頭。筆者的攝像頭就是在左下角,這樣打字時手肯定會出現在畫面里,影響視頻會議效果。
所以說,這樣一款靈活、輕便的攝像頭就很適合上面提到的場景,這也是筆者在實際工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真實情況。
另外,PanaCast 20還集成了三個內置的麥克風,解決了如果沒有收音設備的尷尬。當然如果你想用自己的收音設備,或者使用耳機等設備,都可以靈活自由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PanaCast 20還內置了鏡頭蓋,可防止鏡頭意外打開。在使用過程中將鏡頭蓋關閉時,LED燈會顯示為橙色,算是一種“告警”提示,保護個人隱私。
當然,對于一款攝像頭而言,最重要的使命是高質量的影像能力。搭配Jabra Direct,可以自定義設置圖像質量以及攝像頭平移、傾斜、變焦調節(jié),還可以自定義視頻的亮度、對比度、飽和度、銳度、白平衡等基礎參數。
參數的自定義設置可能是對高階用戶使用的,對于筆者這樣比較懶的基本都是默認設置。當然使用默認設置也不用擔心,因為PanaCast 20內置了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靈活辦公的一個特性就是,辦公環(huán)境不定,如果是傳統攝像頭的話,肯定要根據環(huán)境調整攝像頭的參數,保障效果。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PanaCast 20支持智能校光功能,可以自動補光,自動調整那些復雜的參數。
還有一個重要特色,也是在體驗過程中無意注意到的。就是這個自動縮放功能,官方的說法是智能縮放功能,這個功能就是當你坐在電腦前,會自動進行縮放,3倍的無損數字變焦能力,幾乎不會對畫面的質量造成影響。
另一個特色功能是人像捕捉,即使是我離開座位進行一些演示動作,鏡頭會自動快速地進行捕捉,這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自己手動去調整攝像頭的位置了,很方便。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個功能無足輕重,但是有時候調整一個攝像頭的位置,可能會牽扯到桌面上其他東西位置的調整。
此外,線上會議、課程,總會有一些實操的演示,PanaCast 20擁有一個叫做畫中畫的功能,當開啟時,可以將攝像頭捕捉的影像分為特寫視頻流和全景視頻流,并把兩個實時視頻流合二為一,這一功能是在攝像頭本地完成的,使用過程中一點也不覺得有卡頓。背后依托的是Edge AI處理器。
打開后,可以使用Jabra Direct工具調整主視圖,通過軟件調整攝像頭上下左右、縮放大小,將焦點放在感興趣的區(qū)域上,而右小角的圖不會隨參數的改變而變動,這樣就可以讓參會者既能看到說話人,說話人也能讓參會者看到重要的內容。
目前,PanaCast 20兼容幾乎所有主流統一通信平臺,國內的釘釘會議、騰訊會議等也在列。筆者使用了騰訊會議測試,在Jabra Direct的所有操作,都能夠實時反饋到騰訊會議。
這一切的功能,只需要一根USB3.0線纜連接到電腦上就能實現,即插即用??梢哉f,不論你在咖啡館、酒店還是機場都能輕松地使用PanaCast 20,不用耗費設備架設時間,非常適合那些有靈活辦公或是上網課需求的用戶。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