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長三角(南京)數據中心是江蘇移動三大互聯網出口節(jié)點之一,對上直連國干節(jié)點,同時也是國內首個5G全覆蓋的超大型數據中心。中心著力打造華東地區(qū)“數據航母”,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在基礎和承載網絡資源方面打下堅實基礎的同時,通過引入人工AI智能巡檢機器人、實行基礎設施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舉措,強內功、提效能,推動“數據航母”啟航數據“藍海”,成為江蘇乃至華東地區(qū)數字經濟發(fā)展的澎湃“引擎”?!?/p>
打造東數“集中地”,當好西算“引路人”
作為以5G、人工智能、工業(yè)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數據中心將作為“東數西算”工程中“東數”集中地,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在基礎和承載網絡資源方面打下堅實基礎?!?/p>
鉆石五星級標準建設,筑好“數據巢”。建設和運維方面,中心采用了很多業(yè)界領先的技術,也進行了許多創(chuàng)新性探索。例如,模塊化施工、自然冷源、高壓直流供電等建設技術處于業(yè)界先進水平;全國首創(chuàng)的三路11萬伏市電接入,供電保障99.99%以上。此外,中心還采用業(yè)界最新的1.6T平臺集群路由器和全光交叉?zhèn)鬏斣O備,讓蘇南、蘇中網絡訪問時延控制在3ms內,蘇北網絡訪問時延控制在5ms內,可向用戶提供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網絡服務。
首屈一指的算力服務,引來“金鳳凰”。中心設有19000個高功率機柜,可容納30萬臺服務器,遠期出口帶寬超10T。中心致力于以最強的硬件配備、最優(yōu)的運維團隊、最美的園區(qū)環(huán)境,構建起一整套云計算產業(yè)鏈,在物理空間上推動全國范圍內數據中心算力融通,在邏輯空間上實現中心、邊緣、端三級算力融通,為客戶提供一流的算力服務。中心啟用后,面向江、浙、滬、皖、贛、閩地區(qū)用戶提供5G普遍服務,吸引了騰訊、阿里等互聯網頭部企業(yè)將其華東區(qū)域中心部署至此。
AI機器人“上崗”,運維管理更智能
今年3月,數據中心喜添一名“新成員”——人工智能AI巡檢機器人正式“上崗”,成為機房巡檢維護團隊的中堅力量,為數據中心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帶來一股智能科技新力量。
高大挺拔的身材,一只大大的圓“眼睛”,外形健壯呆萌的AI機器人給人以踏實穩(wěn)健的感覺,這也正是它在數據中心的真實工作寫照。如果你覺得它很普通、并無出眾之處,其實你不懂它的“芯”:“內涵”異常強大的AI機器人融合了紅外熱成像系統(tǒng)、視覺相機、激光雷達以及多種傳感器采集周邊環(huán)境信息,可提供全天時、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檢能力,一舉解決了巡檢成本高、運維效率低、設備狀態(tài)滯后、資產信息雜亂等問題,迅速成為數據中心運行維護團隊里自帶光環(huán)的主角,并迅速發(fā)揮出人工智能設備所具備的效能。
據悉,機房巡檢AI機器人具有機房自動巡檢、基于AI的圖像識別與診斷、分光器定時打卡、現場作業(yè)智能質檢四大技能,足以勝任數據機房巡檢維護工作中的每一項“崗位需求”。據介紹,江蘇移動南京分公司面向數據中心機房、配電室等場景,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導航定位技術、多傳感器融合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等,研發(fā)了這款無軌巡檢AI機器人,為中心數據機房日常巡檢工作賦能添力,進而為中心拓展了一條以科技提管理、以管理增效益的良性發(fā)展軌道。
打造一流運維能力,精修內功降本增效
作為華東地區(qū)5G核心節(jié)點,中心擁有全國單體建筑制冷量最大的制冷站、全國最大的油機房,所有配套設施均高標準打造,是鉆石五星級數據中心。在此基礎上,中心進一步增強運維管理的軟實力,致力于提升數據中心運營成效?!?/p>
實現基礎設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心自主研發(fā)并上線智維DCIM系統(tǒng),實現告警管理、容量管理、演練維保流程全記錄、知識庫共享、定制化報表等功能,促進中心運維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為客戶提供透明化的服務體驗。此外,中心在系統(tǒng)中嵌入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模塊,通過云平臺、開放接口實現數據共享,將設備投產日期、過保日期、維保廠家、維保合同等信息形成電子報表,并能夠記錄設備歷史故障信息,進而實現核心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智維DCIM系統(tǒng)系統(tǒng)全方位管理了中心的600臺高壓柜、800臺低壓柜、70余臺柴油發(fā)電機、1000臺UPS以及20萬節(jié)蓄電池,有力提高了檢修和維保工作效率?!?/p>
應用節(jié)能新技術降本增效。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十四五”時期全社會重點推進的重點工作,節(jié)能減排既可以降低企業(yè)運營成本提高發(fā)展質量。中心立足長遠綠色發(fā)展出發(fā),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zhàn)略,應用多項新技術助力節(jié)能減排降本增效。首先采用直流列間空調模式、空置機柜布置盲板、調整氣流組織參數等措施,末端空調能效因子達到0.028;其次應用巴拿馬直流供電系統(tǒng)及高壓上樓層技術,將配電損耗降至2.5%;再次運用AI技術優(yōu)化BA邏輯,將冷源能效因子降至年均0.19。通過以上措施,中心年均電源使用效率(PUE)從1.88降至1.35,單個微模塊機房小于1.07,年節(jié)電量268萬千瓦時,年節(jié)約電費支出180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