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tatista
2018年,人工智能(AI)、語音識別技術和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技術和智能手機將為美國整體消費技術行業(yè)帶來3770億美元的零售收入,增長6%。根據(jù)CTA的數(shù)據(jù),全家Wi-Fi解決方案、無線耳機和增強/虛擬現(xiàn)實頭盔收入將分別在今年首次超過10億美元。
CTA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Gary Shapiro表示:“人工智能、語音和聯(lián)網(wǎng)方面的創(chuàng)新使科技設備更加有用和多樣化,并改善了我們的生活。雖然關稅和貿(mào)易戰(zhàn)可能會破壞技術采用和銷售的強勁經(jīng)濟動力,但目前的行業(yè)狀況令人興奮?!?/p>
預計對整體銷量和收入增長做出重大貢獻的新興科技包括:
智能音箱:包括Amazon Echo、Google Home和Apple HomePod在內(nèi)的語音控制智能音箱正在迅速崛起。CTA預計2018年智能音箱銷量為3920萬臺,比2017年增長44%,收入達到32億美元,增長64%。
智能家居:隨著語音技術的普及,智能家居設備變得更智能、更通用。包括智能恒溫器、智能煙霧和一氧化碳探測器、IP / Wi-Fi攝像頭、智能門鎖和門鈴、智能家居系統(tǒng)以及智能開關、調(diào)光器和插座在內(nèi),CTA預計2018年智能家居設備銷量將達到4120萬臺,比2017年增長43%,收入將達到46億美元,同比增長36%。
整個家庭Wi-Fi解決方案:例如谷歌Wi-Fi或Netgear Orbi等設備,將在2018年首次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里程碑,同比增長103%,銷量在430萬臺,和去年比增長115%。
無人機: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企業(yè)采用無人機進行攝影、娛樂和比賽等,無人機的總銷量預計將達到340萬臺,同比增長8%,收入僅略高于10億美元,和去年比增長4%。
可穿戴設備:2018年整個健康和健身市場銷量將達到4610萬臺,同比增長9%,收入64億美元,同比增長10%,包括健身活動追蹤器、其他健康和健身設備、智能手表,以及智能運動器材等。由于一些企業(yè)將其重點從健身追蹤器轉向智能手表,預計該子類別將在2018年銷售1530萬臺,比2017年增長26%,收入為37億美元,增長19%。
當前科技行業(yè)收入的動力:
智能手機: CTA預計2018年智能手機銷售收入將達到780億美元,同比增長13%,出貨量將增長1%,達到1.694億部。2019年將推出首款具有5G連接功能的智能手機,預計2019年美國5G手機銷量210萬部,營收將超過10億美元。
筆記本電腦:二合一設備和基于云的筆記本電腦仍然是計算領域增長最快的。今年筆記本電腦銷量將達到5010萬臺(+3%),收入達到284億美元。
電視:2017年全數(shù)字顯示器表現(xiàn)強勁,因此2018年初的消費需求放緩。預計今年數(shù)字顯示器的總銷量將達到4040萬臺(-6%),總收入達到210億美元,與2017年持平。4K超高清(4K UHD)電視將實現(xiàn)最強勁增長,銷量為1860萬臺(+11%),收入達到143億美元(+7%)。今年OLED電視的銷量將達到772,000臺(+45%),收入將達到14億美元(+42%),2019年OLED顯示屏的收入還將增長50%,達到20億美元。
此外,工業(yè)自動駕駛技術,包括駕駛輔助功能,將帶來157億美元的收入,增長6%。流媒體服務將在2018年產(chǎn)生197億美元的收入,比去年增長38%。其中視頻流媒體服務收入預計達到134億美元,點播音頻將貢獻63億美元的收入。
- 折疊屏絕對王者!IDC最新報告,華為份額超70%
- 大疆掃地機器人8月6日發(fā)布,能否攪動市場格局? 或: 大疆入局掃地機器人賽道,新品8月6日見真章
- 小米米家運動健康設備打通雙平臺 首批支持體脂秤和智能啞鈴
- 當貝H5 Pro電視盒子亮相:支持8K解碼 7月24日開賣
- 阿里本周或推AI眼鏡:通義千問驅(qū)動,整合高德支付寶功能
- Nothing子品牌CMF發(fā)布99美元智能表:雙頻GPS+ChatGPT功能
- 小米手表微信功能將升級 2025下半年OTA計劃曝光
- 蘋果折疊iPhone遲到七年入場,能否靠中國市場與生態(tài)后來居上?
- 小米智能門鈴4/Pro上市:雙攝監(jiān)控+米家聯(lián)動 299元起售
- 中國智能馬桶全球銷量超六成 從進口依賴到反向出口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