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1月2日 生成式AI正在改變電信企業(yè),美國運營商AT&T擁抱新潮流,試圖利用AI引導企業(yè)進行全方位變革。
今年6月,AT&T推出Ask AT&T工具,嵌入了OpenAI ChatGPT。目前已經有68000名員工使用Ask AT&T輔助辦公,比如編寫代碼、服務客戶、總結會議內容、分析網絡數據。
AT&T首席數據官安迪·馬庫斯(Andy Markus)說:“我們離可能達到的極限仍然相去甚遠,但一切正在快速進化,電信行業(yè)比其它行業(yè)前進的速度更快一些?!?/p>
按照馬庫斯的說法,AI和機器學習提高了AT&T某些業(yè)務的自動化水平。他還說:“生成式AI讓我們以人類的方式做更多,而不是以機器的方式?!?/p>
AT&T制定了一套生成式AI指導原則
現在的生成式AI還不成熟,它采集的數據可能存在錯誤,AI得出的結果可能也會出錯,為了讓AI健康發(fā)展,AT&T制定一套AI指導原則。
收集信息時,生成式AI使用了什么源代碼或者開源語言?有沒有可能侵犯了他人的專利?這些問題沒有明確的回答。AT&T根據美國聯邦政府及其它實體發(fā)布的規(guī)范制定了自己的指導原則。
馬庫斯說:“有些基本規(guī)范你必須具備。我們的政策就是根據這些基本規(guī)范制定的,只有這樣才能步入正軌?!?/p>
在AT&T的指導原則中有一條是這樣的:在生成式AI處理信息的每一個步驟都必須有人參與。為什么呢?有人的參與才能減少錯誤。
馬庫斯說:“在我們看來生成式AI是很好的促進者、是優(yōu)秀的生產增強者,它可以讓企業(yè)運營變得更快,但在處理過程中必須有人參與?!?/p>
為了避免專利糾紛,Ask AT&T完全由AT&T自主研發(fā),它用龐大的內部數據訓練大語言模型。
馬庫斯說:“我們會用遙測技術收集數據,然后評估這些數據,確保當中沒有個人信息及敏感信息?!?/p>
AT&T還與微軟合作,確保Ask AT&T絕對安全,員工和企業(yè)數據都安全。AT&T高度強調互操作性,所以它與英偉達、微軟Azure OpenAI、Meta LLaMA 2、Falcon都有合作,將上述合作伙伴的技術引入到Ask AT&T。
不只如此,AT&T還前往舊金山灣區(qū),與DeepMind、微軟、英偉達員工協(xié)同工作。
AT&T同時引入多種AI模型打造產品
馬庫斯稱:“我們不希望自己變成回聲室,也就是說要傾聽其它人的聲音。我們正在快速前進,我們想與那些一起前進的人交流?!?/p>
Ask AT&T的確引入了早期版ChatGPT,但Ask AT&T已經迭代過很多次,后來它又引入LLaMA 2、Falcon及其它AI模型,這讓Ask AT&T有了更大的變化。
馬庫斯說:“解決問題時我們并沒有拘泥于一種基本模型,我們引入了好幾種模型然后觀看結果,看看哪種更好?!?/p>
Falcon和LLaMA都是開源模型。馬庫斯認為,使用開源模型有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成本更低。
馬庫克還說:“有時最好的答案并不是最冗長的答案?!?/p>
AT&T正基于AI模型開發(fā)多款工具
在Ask AT&T之上,AT&T正在開發(fā)所謂的“ask數據”工具,從而讓Ask AT&T擁有更多的功能。按照馬庫斯的說法,數據工具可以讓專家用人類語言作為新計算機語言,查詢自己提供的數據。
馬庫斯舉了一個例子,比如開發(fā)一款結構性查詢語言,它可以分析表格,判斷細分市場光纖寬帶服務訂戶的潛在增長能力,從而預測未來幾個季度的業(yè)績前景。這樣的工具可以將編碼、邏輯、推理應用于數據,幫助專業(yè)領域專家完成工作。專業(yè)領域專家可能諳熟自己的業(yè)務,但他們并不一定是編程高手,身邊也可能沒有數據科學家,AI工具可以幫到他們。
在網絡方面,Ask AT&T可以利用查詢文檔和數據生成新信息,甚至可以用來預先確認網絡問題,加強管理。馬庫斯說:“如何快速響應?Ask AT&T可以幫助網絡工程師加深理解,某些場合還能在問題發(fā)生之前提前預防?!?/p>
在分析根本原因時,工程師以前依靠的主要是人工分析,有了AI工具,工程師可以對問題有更詳細的觀察。
馬庫斯說:“生成式AI可以從我們以前的所有分析中學習?!?/p>
隨著開源生成式AI模型走向成熟,AT&T開始針對特定網絡使用場景開發(fā)定制模型。ChatGPT的初始成本很高,開發(fā)定制模型并不便宜。
馬庫斯說:“對于我們而言,只有殺手級應用場景才值得開發(fā)定制模型。開發(fā)定制模型是完全可能的,我們正在測試。”
AI工具可以分析圖片,這種能力被馬庫斯看中。馬庫斯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如果客戶碰到問題,可以直接拍照提交,AI自動分析,然后給出解決方案。
馬庫斯稱:“理解圖片,快速響應,這種功能有很大的應用場景,可以幫上我們的大忙,所以我們正在研究。”(來源:Mobile World Live;作者:Mike Robuck;編譯:小刀)
- 首席AI官和首席數據官,哪個能走到最后?
- 從VTuber到Faceless頻道,AI虛擬角色改寫內容創(chuàng)作賺錢邏輯
- 華為聯發(fā)科專利官司再燃戰(zhàn)火 雙方到底爭的是什么?
- 瑞金醫(yī)院與華為“博士天團”聯手攻堅 煉就頂級病理大模型并啟動開源
- 投行稱英偉達市值將沖擊6萬億美元 AI之外還有機器人萬億市場
- 中國信通院提出AI WAN目標架構,運營商IP廣域網價值變現迎契機
- 5G-A,聯通用AI幫你這么玩兒
- 共建AI時代全球化開發(fā)者生態(tài),華為云持續(xù)加碼海外布局
- 直擊2025 MWC上海:5G-A加速跑,AItoX落地忙
- 行業(yè)熱議“芯片問題沒必要擔心”,背后的AI創(chuàng)新范式已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