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2.0,即企業(yè)社會化網絡服務,在美國,企業(yè)2.0模式已被驗證。將“企業(yè)2.0”帶入中國公眾視野的是微軟以12億美元現金并購Yammer.Yammer是款典型的企業(yè)2.0軟件,你可以把它視為企業(yè)版Facebook,Yammer滿足簡潔、易用的用戶需求,某種程度上它代表著企業(yè)軟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這款封閉性的企業(yè)微博,是“針對你公司的私人社交網絡”,主要應用于工作管理、項目團隊協(xié)同工作。團隊成員可以在群組中實時提出問題,請求幫助,尋求解決方案等。Yammer上功能和應用程序的逐漸增多,這些新的應用程序包括投票、聊天、活動、鏈接、主題、問答、想法等等。
Yammer自誕生后,在中國就出現了它的模仿者。當你了解了yammer后,你再看國內的企業(yè)2.0軟件,就會發(fā)現國內的打著企業(yè)2.0稱號的軟件,也多是Yammer中文版。當然,也有微創(chuàng)新者,除了大名鼎鼎的Yammer、Jive外,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社交類工具可以模仿如baseCAMp、asana、trello等,在國內也就出現了多家相應的模仿者。
國外企業(yè)2.0軟件之所以被用戶接納并良好使用, 是因其文化,美國公司的企業(yè)員工們,在互聯網世界成長起來的年輕員工們,追求平等、獨立、開放,哪怕在公司上下級之間,企業(yè)主和員工也可以進行相對平等的溝通,同時也樂意溝通,所以這些設計出簡潔、友好的企業(yè)2.0軟件備受青睞。但是面前對于中國的企業(yè)而言,在傳統(tǒng)的企業(yè)1.0的管理軟件教育下或者企業(yè)固有的管理模式影響下,尤其是大中型企業(yè)而言,工作都被固化在指定范圍內,“越級、越權”等行為被嚴厲禁止。所以目前大部分中國企業(yè)要使用那些完全模仿yammer及相關產品的抄襲版企業(yè)2.0的企業(yè)顯然步子有點太大了,也會被企業(yè)排斥,認為這些軟件所描述的美好前景不符合企業(yè)現狀,純屬“扯談”.
Linkwedo創(chuàng)始人廖睿先生對此卻有清醒的認識,因為有著硅谷從業(yè)者背景,大量國內外同行軟件的分析以及對中國企業(yè)的認知,再加上多年的管理經驗和創(chuàng)業(yè)經歷,以及自身的互聯網基因,使得廖睿先生決定踏入企業(yè)社交領度時候就有獨樹一幟的想法和實踐。
廖睿認為適合當下企業(yè)環(huán)境的企業(yè)社會化軟件,需要滿足兩個因素,一方面要摒棄那些糟糕的傳統(tǒng)企業(yè)1.0管理軟件身上的弊端 ,比如:金字塔層級設置、保守且固化的數據結構、復雜的操作流程等等;另一方面要做迎合大部分在數字世界成長起來的年輕員工們,顯然他們已經被喬布斯等人慣壞了,所以需要有良好的用戶體驗。而且在這個工具的兩端,一端是普通員工能夠管理自我的工作,另一端是決策者能夠在完整地“消費”這些信息的基礎上來做決策。
Linkwedo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改造微博,借鑒了微博培養(yǎng)了用戶“刷”與“@”的習慣,在Linkwedo“@”被賦予了“關聯”的意義,所以@項目、@任務、@客戶 這些與工作相關的信息都與信息本身關聯在了一起,并且同步@同事,這些信息以多維度的關聯關系被傳達給了同事,通過這些改造了讓微博方式更適合企業(yè)辦公所需。所以在Linkwedo中的信息也就是所發(fā)表的微博,被賦予了“活動流”的概念,每條活動流被包含了企業(yè)三要素:人、時間、事情。讀取這些活動流時能夠清晰的是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做了什么事情,在時間的維度中還增加了“用時”的設計,進而了解到這些工作所花費的時間。所有的這些改造便于讓用戶在溝通的同時也做了自我的工作評估。
Linkwedo做的第二個動作就是泛項目化管理,因為企業(yè)包含了各個部門如人事、財務、技術、市場、銷售、產品等等,當這么多個部門的工作想要去統(tǒng)一管理的話,也唯有項目,既能夠管理嚴格意義上的項目,也可以將日常工作項目化管理方式。通過項目來考核員工、項目從總體到細節(jié)的情況都實時掌握,有效地推進項目執(zhí)行,更能夠從宏觀層面了解多個項目,為決策提供依據。
所以通過Linkwedo統(tǒng)一的平臺能夠造就的是良好的溝通機制、帶來是“公開、公平、公正”的氛圍。普通員工與中層管理,乃至高層管理,都是在這個平臺上工作,所以在這個平臺能進行順暢的溝通,并且相互促進,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如果真有問題,也能夠及時發(fā)現,及時地指導或糾正。同時是能夠指導中層管理如何合理安排人員,如何正確評估員工,從而提升中層干部的管理能力的工具。Linkwedo從一開始設計,就是管理者、決策者從自身需求出發(fā)為了最大程度的掌握公司的“活動流”,并實現了這些信息為其決策服務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