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訴訟不斷、兼并與跳槽齊飛、賺錢一直是個夢……在線音樂的定調似乎多年來一直未變,但這又是一個熱鬧非凡、誰都不想放棄的市場。近日,阿里音樂迎來重磅高管高曉松和宋柯的加盟,而網易云音樂也宣布用戶數破億――在線音樂市場走勢尚不明晰的背景下,這些巨頭為何樂此不疲?
高曉松和宋柯新的職業(yè)經理人生涯就要從阿里音樂開始了,而同為音樂人的王磊,此前已在網易云音樂負責人的位子上坐了兩年。就在高曉松任職阿里音樂董事長的前幾天,網易云音樂宣布用戶數破億。
僅從創(chuàng)業(yè)時間上看,網易云音樂的歲數比阿里音樂(主體是蝦米和天天動聽)要年輕很多,但在宣布網易云音樂用戶數破億的發(fā)布會上,網易云音樂高級總監(jiān)王磊援引了一系列數據來詮釋網易云音樂的成長迅猛。據王磊介紹,由速途研究院發(fā)布的《2015年移動音樂市場報告》顯示,網
易云音樂日均使用時長位列移動音樂產品首位。另外,在重度音樂用戶使用率最高的音樂軟件排行榜上,網易云音樂也獨占鰲頭。該報告還顯示,高需求用戶較多的網易云音樂,同時也得到了最高的用戶滿意度評分。網易云音樂的用戶滿意度評分高達9.23,排名第二的蝦米音樂為8.9,第三名則是用戶基數最大的酷狗音樂。同時,來自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和小眾軟件數據也顯示,網易云音樂的用戶喜愛度達50%,穩(wěn)坐“口碑第一”的位置。
更值得關注的是,為了爭奪市場占有率,在線音樂行業(yè)不斷進行著整合。今年初,酷狗、酷我傳出合并消息,酷狗與酷我做起了“18.4%+17%大于35.4%”的夢。“不同床但同夢”的還有阿里音樂,通過整合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阿里音樂的市場份額達到14.7%.加上傳統(tǒng)巨頭QQ音樂,新的在線音樂格局昭然若揭。
這也難怪高曉松和宋柯火線加盟阿里音樂。對于在線音樂這個有著無限前景的市場,馬云似乎志在必得。
在王磊看來:“網易云音樂最重要的還是用戶數,過去兩年的成績可以打80分,但如果能讓我感到驕傲,應該是在創(chuàng)立4年后用戶數達到5億。”這也就意味著,網易云音樂志在未來兩年拿下4億用戶,但毫無疑問,這需要他們能夠實現更迅猛的成長速度。
在宣布用戶數過億的慶典上,網易云音樂還聯合娃哈哈打造了“音樂大戰(zhàn)”――一款在王磊看來,有著獨特模式的電視音樂節(jié)目。但更多人看到的是,娃哈哈的冠名為網易云音樂帶來了價值不菲的商業(yè)收入。
過去兩年,網易云音樂通過活動贊助、廣告、付費等形式,也曾獲得一些收入,但相比巨大投入,仍顯單薄。“雖然網易CEO丁磊說過,前三年不談營收,但現在兩年已過,壓力來了。”王磊坦言,用戶數增長最重要,但相對應的商業(yè)化也要開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關于商業(yè)化,這是在線音樂的“大坑”.在不少業(yè)內人士看來,這或許也是音樂人擔當職業(yè)經理人所不擅長的。“互聯網免費和唱片公司的付費是矛盾的”,這就需要持續(xù)不斷的外部輸血。
蝦米音樂的創(chuàng)始人王皓,創(chuàng)業(yè)前曾是杭州某地下樂隊的成員,后來成了阿里巴巴的工程師。在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大潮中,他同伙伴創(chuàng)辦了蝦米音樂。但7年后,以不盈利、沒有性感商業(yè)模式、估值不高等姿勢,蝦米音樂賣給了王皓的老東家阿里巴巴。
曾獲姚明巨額投資,也曾與谷歌有過密切合作的巨鯨音樂網,在運轉8年后卻最終擱淺,則是另一個令無數音樂人和互聯網人唏噓的失敗樣本。
但也有不愿具名的音樂從業(yè)者表示,恰恰是音樂人,才延續(xù)了音樂網站的生命。如果不是這些音樂人的音樂理想,不盈利的在線音樂,很難在今天仍能夠吸引資本進入。
王磊認為,喜歡音樂的大有人在,所以,他把付費下載看做在線音樂最可能的商業(yè)模式。“用戶正逐步得到教育,每個月花3元至5元就能聽到自己喜歡的最新歌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知付費購買。”雖然目前付費收入的比例還很小,但成長速度和效果已經超出了王磊的預期30倍。
除了用戶教育的突破性進展,王磊認為,版權環(huán)境也在優(yōu)化。
還是以付費下載為例,此前都是搶奪獨家音樂版權資源,收費標準也不一,導致在線音樂行業(yè)惡性競爭不斷。但現在情況有所轉變,唱片公司與在線平臺協調,并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后,大家集體定價。
“我們已經形成了共識,就是中國的音樂市場不可能一家獨大,而應該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王磊說。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資本的力量也正在發(fā)生作用。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這三大中國互聯網巨頭不會放棄在線音樂,因為在線音樂不僅意味著用戶入口,而且在線音樂所產生的協同效應,比如與他們所擁有的視頻、文學、影視,甚至游戲等業(yè)務資源,都可能發(fā)生積極的化學反應。而伴隨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諸如酷狗、酷我合并這樣的案例將會不斷發(fā)生,一旦成功上市,讓用戶參與企業(yè)成長,可能比私募投資人更能幫助企業(yè)獲得持久生命力。
7月15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阿里音樂集團,高曉松、宋柯分別擔任集團董事長和CEO,這也是高曉松與宋柯繼麥田音樂、恒大音樂后再次聯手掌舵音樂公司。
2013年,阿里巴巴成立音樂事業(yè)部,開始涉足音樂產業(yè)。隨后收購了音樂網站蝦米音樂和手機音樂播放器天天動聽,布局音樂業(yè)務。阿里巴巴在其官方微博中表示,阿里音樂集團將專注音樂領域,全面整合蝦米、天天動聽等阿里所有音樂業(yè)務,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對于同高曉松攜手進入互聯網音樂行業(yè),宋柯的理由是:“音樂在娛樂領域的互聯網應用上相對滯后,曉松和我作為內容領域20年的老兵,愿意和世界領先的互聯網企業(yè)阿里一起,利用阿里開拓數字音樂時代的全新產品、服務和商業(yè)模式。”宋柯對阿里音樂的前景充滿信心:“阿里在互聯網、大數據的技術優(yōu)勢,以及現有的天天動聽、蝦米兩個領先音樂平臺,是音樂行業(yè)完美的合作伙伴。”同時他也表達了自己作為“音樂商人”對音樂行業(yè)的期待:“其實我們在這個行業(yè)里,經歷過各種酸甜苦辣,也算有些小的成就,但是對音樂行業(yè)的發(fā)展不甘心,希望能夠去做一些貢獻。”
就職阿里音樂董事長后,高曉松將“主外”,負責內容戰(zhàn)略,(搜索微信公眾號“投黑馬”專注于文創(chuàng)領域的眾籌平臺 )而宋柯主內,負責經營管理。對這個組合,宋柯亦充滿信心:“我和曉松是20年的好搭檔”,“讓默契搭檔的狀態(tài)繼續(xù)延續(xù)”.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