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焦慮和道德困境問題再受關注

還記得電影《畢業(yè)生》的主題曲嗎:在炫目的燈光下/我看見成千上萬的人 / 人們說而不言 / 聽而不聞 / 沒有人敢打擾這寂靜的聲音……

極客網(wǎng)北京 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國外科技媒體VB報道,隨著美國初創(chuàng)公司Cambrian Genomics的CEO奧斯特·亨氏(Austen Heinz)以及BI的一篇文章等越來越多人開始談論科技界的心理健康課題,例如自殺——存在于企業(yè)家當中的普遍焦慮是怎樣的?——再度引起廣泛的關注。

事實上,科技界的焦慮和道德困境問題一直都在。只是到了緊要的關頭的時候,有誰是真的在乎呢?或者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我們都看過太多當某些人想要一些獨立于家庭和親密好友之外的生活時,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流露出對失去的哀怨以及伸手求援的信息。然而,絕大多數(shù)的求助還不如看一則海報的良心廣告來得有用。

“求助”在多數(shù)時候看起來是什么樣子的。你認為你的某位朋友真的會打電話給你說:“我快想自殺了!我需要幫助。”?——其實這相當于傳達一個“我并無大礙”這樣的信息,例如一條短信:“嘿,有空聊聊嗎?”

然而捫心自問,你是如何回應最近一次朋友類似這樣的信息的。你有在他們身邊嗎?你有停下手頭上的工作對他們說:“發(fā)生什么了?你還好嗎?”或者是:“在忙,但這周末可以?!薄苍S有些人甚至不屑于給予回應。

事情的真相是,絕大多數(shù)的我們太自我為中心,以致忽視了正需要援助的朋友。我們都不是專業(yè)的察言觀色的人,可以原諒這并不全是我們的過錯。但即使拋開這個理由,有時間卻不愿意為他人著想則是自私的本質表現(xiàn)。

從科技界或是企業(yè)家文化的立場出發(fā),我們來考慮一下所有精明的演說背后的潛在信息。如果科技是純粹的頂尖的事物,正如許多人聲稱的那樣,那么在這個環(huán)境中失敗就一定是你個人的問題。然后你在思考自己的不足。就是這樣。

正如媒體分析的那樣,科技界的從業(yè)者大多經(jīng)歷各種選拔,被認為是這個社會中的精英,然后被社會賦予很多相關責任,但現(xiàn)實社會卻是按照低標準運行的。這種傳統(tǒng)的認知定位與真實社會踐行標準的落差導致群體心理焦慮的快速增加,因為這種模式是以一方自由的損失為代價的,一旦這種損失無法得到合理補償,這份損失就會以焦慮的形式在群體心底累積,從而造成個體與社會的整體損失。

至于那些正經(jīng)歷失敗,或者曾經(jīng)失敗過的人,他們鮮有傳達出什么消極信息。

即使人們并不處于臨床上的抑郁狀態(tài),作為人類我們還是渴望聯(lián)系的。理論上,我們首先應該向家人或朋友尋求得到聯(lián)系,因為他們才是在必要時候能幫助我們獲得力量得到援助的人。但事實上,人們卻習慣訴諸于博客、社交媒體,或者分享一個國家自殺熱線9National Suicide Hotline)的鏈接。而我們或許也是這樣回應親友面臨的困難:“把你的問題更新在Facebook上吧,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評論,否則我可能沒時間?!?/p>

幾年之前,著名風險投資機構 Andreessen Horowitz 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本·霍羅威茨(Ben Horowitz)寫過一些關于前奧克蘭襲擊者隊的領軍人物Al Davis對名人堂教練Bill Parcells 說過的事情。他表示,據(jù)Parcells的轉述,關于足球,Al Davis教給他最重要的一課是:沒有人會在意你的受傷或者困難。他們每到周一想知道的是你是否贏了。Horowitz在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他正把這個道理應用于科技行業(yè)的企業(yè)運營之中。當然,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無論是所有個人博客上虛假的關心和社交媒體上泛濫的同情,甚至是眾多的自殺事件以及抑郁或者其他心理健康的真正癥結,其真相,殘酷的真相是——沒有人在真的在聆聽,也沒有人會在乎。(子昕)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7-06
科技界焦慮和道德困境問題再受關注
還記得電影《畢業(yè)生》的主題曲嗎:在炫目的燈光下 我看見成千上萬的人 人們說而不言 聽而不聞 沒有人敢打擾這寂靜的聲音……網(wǎng)易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國外科技媒體VB報道,隨著美國初創(chuàng)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