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的出現打通了師與生的畛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狀,讓跨區(qū)域、互動式學習成為了可能。
基于云視互動“多場景視頻云”在教培行業(yè)的應用,近期我們走訪深入交談了100家教育類企業(yè)、機構和學校,與老師、家長、教育行業(yè)企業(yè)高管、內容和服務運營人員共228人做了詳細的需求交流和痛點筆記,將在線教育總結為“七化”理論與大家分享。
1、知識體系化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以往的在線教育過分鼓吹碎片化學習,卻忽略了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知識的體系化決定了思維的系統性。在線教育在策劃教學內容時應回歸教育本質,將知識串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簡單到復雜,貫穿事物的來龍去脈、發(fā)端走向、前因后果,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為學習者構建完整、立體、多層次的知識體系。
2、學習碎片化
“碎片化”這個詞更適用于成人教育或職業(yè)培訓,與其說是碎片化學習,不如稱其“輕量學習”更加貼切?!拜p”即學習內容有針對性、不繁雜、不“過載”,而是沿著知識體系進行重整,構成系統的碎片化內容。將這些“形散而神不散”的知識匹配給學習者,他們便可在自己碎片化的時間里系統學習這些短小精悍的內容。
3、總結周期化
由于知識是系統化的,學習時間是碎片化的,周期性總結在這個時候就顯的尤其重要?,F在已經有一些在線教育公司意識到這一點,并將大數據、在線測評等技術融入教學中,對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薄弱點或表現突出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輸出反饋,周期性總結每個人的學習情況。
4、過程記錄化
一堂課40分鐘,大部分人卻只能集中短暫的注意力,在線教育之所以無法被家長們完全接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線上學習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更難把控。在線教育若能通過技術手段,比如大數據技術精準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人臉識別和情緒識別技術記錄學生每一次表情和瞳孔的變化等。借助技術外力記錄學習過程,對于分析學生專注度形成與知識習得的辯證關系事半功倍。
5、效果可量化
傳統課堂并不是每一節(jié)課都可以做到隨堂測試,也不是每一次隨堂測試都能得到有效的反饋,而在線教育卻可以引入在線測評技術,比如云視互動企業(yè)直播平臺為在線教育提供智能問卷、實時測評等功能,老師可以在講課過程中實時發(fā)送試題,系統智能評判打分并實時反饋測試結果,數據量化一目了然,幫助老師及時了解每一位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6、內容輕松化
校園里,學生口中的“男神”、“女神”總是那些有魅力的老師,他們在課堂中用有趣的講課方式傳授著有趣的知識點。在線教育若想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就得在教學內容上狠下一番功夫。內容是否輕松有效,產品是否簡單易用,老師是否幽默有趣,都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發(fā)或引入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直播名師課堂、知識點融入故事性案例及生活場景、恰當的網絡化語言甚至制作精美的動畫呈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書齋式的學習氛圍。
7、方案個性化
古有孔夫子“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今有大數據踐行“因材施教”。每天幾億條的數據積累,學生每一次的鍵盤敲擊、鼠標點擊都會被記錄。通過大數據技術深度挖掘學生的學習軌跡和學習行為,通過建模技術將已有數據進行模型化分析,為學習者定制完全適應其特點的教學內容、進度和方法,實現精準教育。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這個除卻變化再無不變的時代,僅有技術或僅有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將在線教育比喻成一個金字塔,塔底則是直播、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塔中則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教育理念,塔頂則是“培養(yǎng)更好的人”的終極教育目標。
未來,可期。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