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達摩院發(fā)布遙感AI大模型,可用于農業(yè)估產、地理災害防治

10月20日消息,阿里達摩院發(fā)布業(yè)內首個遙感AI大模型,一個模型即可識別農田、農作物、建筑等地表萬物,讓AI進一步下沉到田間地頭,大幅提升災害防治、自然資源管理、農業(yè)估產等遙感應用的分析效率,該模型已在AI Earth地球科學云平臺開放使用。

遙感技術在城市運營、耕地保護、應急救災等國計民生中的應用甚廣,遙感AI則可以大幅提升既有數據的利用深度,輸出更精細化、更準確的分析結果,如結合衛(wèi)星照片與歷史氣象情況,“算”出某一塊農田里作物的長勢狀況,讓種地不再被動,而是更主動地“看天吃飯”。

以往,由于遙感衛(wèi)星的影像數據規(guī)模巨大、地物分類復雜,要識別不同的地表物體,需要分別訓練多個專用的遙感模型,且單個模型存在識別準確率低、泛化性差等問題。2023年4月,Meta發(fā)布的論文《Segment Anything》讓計算機視覺進入快速迭代的大模型時刻,也推動遙感AI朝著“一個模型解決多個任務”的方向發(fā)展。

達摩院此次提出的遙感AI解譯通用分割模型(AIE-SEG),率先在遙感領域實現(xiàn)了圖像分割的任務統(tǒng)一,一個模型即可實現(xiàn)“萬物零樣本”的快速提取,可識別農田、水域、建筑物等近百種遙感地物分類,且多項任務處理下依舊保持高精度的識別,還能根據用戶的交互式反饋自動調優(yōu)識別結果。在一些特定場景下,對比傳統(tǒng)的遙感模型,實例提取的準確率可提升25%,變化檢測的準確率可提升30%。

該模型支持多模態(tài)交互,如圖中輸入“提取影像中的耕地農田”,會自動識別所選目標

基于上述的基礎能力,遙感AI大模型提供“開箱即用”的API調用服務,用戶可根據不同需要,定制不同的遙感AI解譯功能,如水體提取、耕地變化監(jiān)測、光伏識別等。

山東省國土測繪院自2022年起與達摩院在自然資源調查、耕地保護等領域展開合作,調用遙感AI大模型進行山東全省冬小麥的長勢監(jiān)測研究,識別精度達到90%以上,有效提升了冬小麥遙感解譯的效率,幫助農業(yè)管理者更好地預測糧食產量、提升農業(yè)生產效益。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基于遙感AI大模型進行滑坡和倒塌建筑物的識別,在歷史的自然災害區(qū)域遙感圖像的測試中,提取這些受災信息僅需十幾分鐘時間,相比人工識別方式效率提升數十倍,為科學救災提供高效、精準的遙感分析支持。

達摩院視覺技術實驗室AI Earth算法負責人羅浩表示,遙感多模態(tài)是推進人類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必由之路,達摩院將持續(xù)推進遙感AI大模型的研究,以AI助力地球科學的探索與應用。

AI Earth是達摩院于2022年發(fā)布的一站式地球科學云平臺,基于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地理空間分析等技術積累,提供多源觀測數據的云計算分析服務,目前與國內50+高校建立合作,相關技術已應用于水利部、國家氣象中心、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等機構。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3-10-20
阿里達摩院發(fā)布遙感AI大模型,可用于農業(yè)估產、地理災害防治
10月20日消息,阿里達摩院發(fā)布業(yè)內首個遙感AI大模型。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