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手機座次巨變引熱議,兩極分化原因何在?

2017年開年以來,全球智能手機經歷著一場“倒春寒”。根據 TrendForce的數據顯示,2017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產量僅為 3.07 億部,相比去年同期大跌 23%。而前些年曾經給智能手機帶來巨大沖擊力的互聯網品牌也出現了嚴重的銷量分化:據GFK出具的2017年Q1互聯網手機銷量排名顯示,在第一季度,榮耀的線上銷量力壓小米,在整體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榮耀線上線下兩路出擊,實現了銷量逆勢上升。

導致互聯網手機座次巨變和榮耀逆襲的根源是什么?近日來這個話題成為了虎嗅、鈦媒體等眾多科技媒體熱議的話題。

在我看來,這是互聯網手機不斷成熟和自我進化的自然結果。

銷量變化,是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

表面上看,這僅是報表上的漲跌互現,但實際上,通過一些銷售數據、細節(jié)的變化,足以體現市場的整體趨勢?;ヂ摼W品牌、互聯網渠道,一向是手機廠商爭奪的重要陣地。畢竟,這一場智能手機普及大潮,正是在互聯網渠道興起的,即使是線下渠道再強的品牌,也不敢怠慢該渠道。

要說互聯網渠道,就不得不說代表品牌小米。一個有趣的標志是,此前一直強勢的小米,在2017年Q1,被后來者榮耀“爬頭”。根據GFK一季度互聯網手機排名數據,榮耀銷量為1052.2萬臺,銷售額為149.2億元,奪得第一。第二名的小米,銷量為945萬臺,銷售額為125.5億元。

從單月來看,1月,榮耀出貨373.7萬臺,銷售額50.9億,份額為8.87%。同期小米為297.3萬臺,42.4億銷售額,份額7.05%。2月,榮耀出貨331.1萬臺,銷售額46.8億,份額8.9%。小米則為283.3萬臺,36.4億銷售額,份額7.62%。

可以看出,在Q1這樣的銷售淡季,榮耀已是連續(xù)排在首位,并且在出貨量降低的情況下,市場份額依然增長。而且,通過Q1的銷售額和出貨量指標,我們可以大概計算出手機的平均單價——榮耀是1418.3元,小米是1328.7元,前者比后者高6.74%。

GFK一季度中國市場互聯網手機銷量排名

GFK-2017年1、2月份單月-互聯網手機品牌銷售數據

這是線上市場的情況,那么線下呢?我們再來看看賽諾的數據。1月份,整體市場上,榮耀銷量441萬臺,銷售額56.5億元,平均單價約為1281元。小米銷量316萬臺,銷售額38.7億元,平均單價為1224元。榮耀在平均單價上,依然領先小米4.65%。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線上還是綜合市場,無論是銷量、銷售金額,榮耀都超越了小米。最重要的細節(jié)是,榮耀的平均客單價也全面超越。

在微博與賽諾聯合發(fā)布的《2016智能手機微報告》中,通過3億用戶的數據樣本,得出了“不順暢”和“不耐用”是用戶換機的重要動機。這也是最近智能手機消費升級浪潮中的主要體現。消費者對于過度廉價但品質欠佳的產品已經越來越不感冒,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很難再被所謂高性價比的說法打動,他們更相信朋友的體驗評價和口碑,更在乎創(chuàng)新和品質。榮耀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堅持品質、堅持創(chuàng)新,抓住了消費升級的良機。

《2016智能手機微報告》,順暢”和“不耐用”是用戶換機的主要動機

互聯網手機沒有捷徑可走

如果刨根問底,你會發(fā)現,關于互聯網手機品牌的大多數話題,最終都會指向供應鏈。供應鏈問題,在每一個互聯網手機品牌面前,都不會顯得輕松。作為第一個高舉互聯網大旗的品牌,小米在供應鏈上暴露出的問題,從開始到現在,從未間斷過。

如果說2011年~2014年,供應鏈跟不上,導致搶購,還是一種幸福的煩惱的話,那么小米在2015年~2017年所遭遇的供應鏈問題,則是災難性的。本來寄望于打翻身仗的小米Note2,請來了大明星代言,卻因為曲面屏供應問題,掉了鏈子,“耍猴”已經從一種調侃,變成了真正的負面批評。

另外一個也是以營銷見長的品牌錘子,也是屢次差點被供應鏈“殺死”。一開始,羅永浩躊躇滿志,結果在T1上,在各大零配件供應商前頻頻碰壁,甚至發(fā)生了被“很不禮貌”地拒見等現象。到了第三代手機,錘子更是拿不到驍龍820,最后被迫和樂視曲線合作,才得以小批量供貨?,F在,羅永浩已經不再敢噴這噴哪,因為他已經發(fā)現,做手機,本質上拼的是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而小品牌,最致命就是這個。

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互聯網手機并不能超越供應鏈而獨立存在,而且互聯網手機品牌往往對供應鏈掌控更脆弱,無論是產能還是元器件供應,無論是專利積累還是技術儲備。尤其是當出貨量大到一定程度,對既有格局形成嚴重威脅時,遭到針對和控制的風險在不斷展現。

互聯網手機要想在競爭中突圍,除了營銷上的創(chuàng)新之外,在產品創(chuàng)新和供應鏈掌控上,也必須下苦功、動真格。只要稍微深入研究一下,就不難發(fā)現,榮耀是互聯網品牌中,在研發(fā)投入和專利儲備上,相對具備優(yōu)勢的。

拍照是手機的一大痛點,榮耀針對這一痛點,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第一款帶有雙攝像頭的榮耀6 Plus,而到了今年年初的榮耀V9,已是采用了第三代平行雙攝。再看小米,首款雙攝手機是2016年夏天發(fā)布的紅米Pro,距現時不到一年。

這個差距在處理器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在麒麟處理器上,經過持續(xù)投入,早在2012年就有成品應用在榮耀2手機上。發(fā)展到現在,麒麟芯片已經可以和一線處理器抗衡。而榮耀也一直得益于麒麟處理器的供應以及背后的專利儲備。小米最近也推出了內置松果處理器的紅米手機,但起步相對較晚,時間差距比前面提到的雙攝更大。

從上述的兩點可以看出,榮耀逆襲的路徑,其實并不稀奇,就是從創(chuàng)新、元器件掌控能力、專利積累、渠道建設等基礎入手,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了趕超。

互聯網手機依然是創(chuàng)新者的樂土

可以說,互聯網手機的競爭,早已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下半場的競爭,關鍵詞是產品創(chuàng)新、技術儲備、供應鏈掌控以及精確制導的營銷。特別是當下手機零部件紛紛漲價,各大手機品牌面臨著成本壓力,尤其是那些主打“性價比”的品牌,更是首當其沖。因為,沒有直擊痛點的產品創(chuàng)新背書,低溢價的銷售,可騰挪的定價空間和利潤空間都會更小,零部件一丁點漲價,都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還在拼低價、拼性價比的品牌,在下半場競爭中,將會掉隊。

互聯網手機從來都不完美,但它吸引人之處恰恰是敢于突破常規(guī),對消費者的需求響應敏捷。下半場互聯網手機競爭的看點,就在于此——誰能更敏銳地洞察消費需求的變化,同時擁有強大的產品創(chuàng)新和技術積淀來快速實現,最后有深厚的供應鏈掌控,確保產品迅速上市。

未來互聯網手機,需要在產品技術創(chuàng)新和模式創(chuàng)新上保持足夠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進化、不斷升級。超低價不應該是互聯網手機的標簽,榮耀已經用創(chuàng)新和銷量,證明了用戶是愿意為創(chuàng)新和品質埋單的。因循守舊必死,互聯網手機必須在一次次主動蛻變后,才能迎來新生。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4-26
互聯網手機座次巨變引熱議,兩極分化原因何在?
互聯網手機的競爭,早已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下半場的競爭,關鍵詞是產品創(chuàng)新、技術儲備、供應鏈掌控以及精確制導的營銷。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