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監(jiān)管趨嚴,主播們最終的出路在哪?

一夜之間被點燃的網絡直播正迎來一批又一批的網紅。

盡管18號出臺的監(jiān)管政策日益趨嚴,但在“月入十萬”、“百萬簽約”等新聞的激勵下,依然有很多年輕人做起了網紅夢。成為網紅的條件有很多,或者是傲人的容顏和身材,或者是與生俱來的逗比天賦,亦或是在游戲和音樂上的獨特技能。尤其在這個“趣味相投”的娛樂時代,網紅“搶錢”式的變現方式比微博大V、微信KOL等更徹底也更干脆。在色情和暴力籠罩下的網絡直播,最終將會走向何處?

平臺和主播,綁架與被綁架的左右手互搏

深夜、房間、女主播…….類似對網絡主播私人生活的報道已經太多,表面看起來性感吸金的網紅被包裝成了一個又一個勵志故事,這大概也是很多人涌向直播大潮的原因所在。當然,這些故事也揭示了另一個問題:平臺和主播之間的相互綁架。

此前網上曾流傳出一份網絡主播簽約的預估價表,高于千萬的竟然有兩位數字,百萬級別的主播則“比比皆是”。但對于更多的主播來說,想要獲得人氣和訂閱數很多時候要依賴于直播平臺的推薦和流量引導,綁架的鏈條便由此產生。一方面,新人想要獲得平臺的推薦,不得不選擇向平臺妥協(xié),要么以極低的月薪和平臺簽約,要么在打賞抽成上做出讓步,以至于平臺抽成從10%到70%等各種比例的出現。另一方面,在2015年之后網絡直播平臺的原有格局被打破,進入這個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者越來越多,而新平臺想要獲得更多的融資需要足夠的人氣來保證日均在線人數,那么天價挖來知名主播便成了其中一個方式,這也是老牌直播平臺人才流失嚴重的重要原因。而對直播平臺來說,主播資源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相應的培養(yǎng)成本也日益增高,比如在主頻道上推廣新主播造成的用戶流失,投資和收益在短時間內難成正比等等。

很明顯,當前主播和平臺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朝著良性發(fā)展,一是雙方的契約精神尚未形成,直播可以隨意跳換平臺,而平臺對新人的培養(yǎng)又近乎苛刻;二是非知名主播的話語權不高,對平臺過度依賴,導致在盈利和積累人氣方式上的扭曲。這種綁架與被綁架的左右手互搏為網絡直播換來了繁榮,也制造了直播中的亂象。

利益驅使下,網絡直播的繁華和亂象

從論壇到微博微信再到今天的網絡直播,社交產品的不斷升級也創(chuàng)造了新的盈利模式?;乜次⒉┪⑿诺脑鲩L軌跡,網絡直播已然度過了用戶教育的階段,日益增長的用戶數量和直播平臺的頻繁融資無不預示著網絡直播行業(yè)的繁華臨近。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其中大型直播平臺在每日高峰時段,會有三四千個直播“房間”同時在線,用戶數達到二三百萬人次。實際上,從2014年開始視頻直播就已經在國內風起云涌,典型的事件就是9158的上市和斗魚的2000萬天使投資。而到2015年,國內大大小小的網絡直播平臺已經突破200家,市場規(guī)模已達77.7億元人民幣。同時網絡直播也開始了遍地開花式的發(fā)展,從最初的秀場直播,延伸到游戲直播、生活直播、社交直播等等。當然,網絡直播更讓人關注的還是頻繁不斷的融資報道,從幾千萬到數億美元不等,根據最新消息來看,斗魚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YY的市值也達到了34億美元,不可謂不繁榮。同時,基于云計算的視頻云服務也隨之興起,網易、金山、樂視等紛紛布局于此,基礎設施成本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網絡直播的成熟。

和其他社交產品相似的是,網絡直播的火爆成就了直播平臺也填滿了“網紅”們的口袋,但對草根參與者來說,盈利情況并不樂觀。與傳統(tǒng)社交產品不同的是,一般成為大V或知名KOL,要么有專業(yè)的包裝團隊,要么是個人的魅力、學識、行業(yè)地位等做支撐,而在網絡直播平臺上這個門檻似乎低了很多,或許這也是網絡直播亂象的來源。不久前,文化部新聞發(fā)布會上公布的名單顯示,斗魚、YY、熊貓TV、戰(zhàn)旗TV、龍珠直播、六間房、9158等19家網絡直播平臺因涉嫌含有宣揚淫穢、暴力等內容,被列入互聯網文化活動違法違規(guī)查處名單。一是演藝類直播平臺含有宣揚淫穢、色情、危害社會公德內容的網絡表演,不乏性挑逗、性暗示等行為;二是游戲直播平臺提供含有賭博、暴力、教唆犯罪內容的游戲內容展示。

在利益趨勢下,不管是直播平臺還是主播,都要博取觀眾眼球,并吸引觀眾付費。那么色情、暴力等打擦邊球的行為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網絡直播的盛行已是大勢所趨,但盈利模式的亂象又意味著現有“主播—直播平臺—觀眾”的結構將被打破,并被更加良性的模式所替代。

自媒體時代,主播們或將成為掌舵者

正如前文所說,主播和直播平臺之間已經呈現出綁架與被綁架的關系,而隨著大批明星和專業(yè)人士的加入,對直播平臺的依賴開始降低。尤其在監(jiān)管趨嚴和草根主播來勢洶洶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主播們或許應該順應自媒體時代的趨勢。

首先,主播們“自立門戶”的硬件基礎已經成熟。視頻云的興起似乎是驅動網絡直播爆發(fā)主要的外在因素,一方面基于云計算的彈性服務降低了搭建直播平臺的技術門檻,另一方面配套服務的日臻成熟,解決了直播的人力投入和運維成本。舉個例子來說,網易除了在視頻云服務上提供音視頻直播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還推出了云信、七魚、易盾等云計算產品,也就是說“直播+IM聊天+客服+安全保障”的直播機制已經出現。視頻云在滿足在線教育、秀場直播、遠程協(xié)助等To B客戶的同時,崛起的主播們將成為潛在的客戶群。事實上,云計算服務商們或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網易云信開始為用戶提供視頻云服務,將即時通訊和網絡直播進行捆綁服務。

其次,粉絲效應決定了主播們的“出走”。一個基本的商業(yè)常識,直播平臺們以千萬年薪簽約主播的同時,后者勢必會為其帶來更大的價值,比如粉絲。事實上,當一個游戲主播從一個平臺轉戰(zhàn)另一個平臺時,往往會影響粉絲的選擇。由粉絲支撐起的網絡直播本身就是自媒體的一部分,而從自媒體發(fā)展的趨勢來看,網絡主播們急需類似于微信公眾號等有更大主動權的平臺,現在來看,利用視頻云搭建自己的直播平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并通過轉播的形式授權給更多的直播網站。那么,擁有大批粉絲的網絡主播們通過抱團的形式實現利潤最大化或許是導致主播們“出走”的另一個原因。除此之外,利用視頻云服務自主搭建的直播平臺也給了主播們更多的個性化盈利方案,比如在直播平臺上設置淘寶店的鏈接,導流給其他主播等等。

再次,價值觀趨同才是網絡直播延續(xù)的關鍵。目前的網絡直播或多或少的依賴于色情和暴力,這種低質甚至糜爛的娛樂化內容對網絡直播早期的擴張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但隨著監(jiān)管的趨嚴,網絡主播們不得不面臨的一個選擇是如何讓自己的內容更有價值,并在價值觀上和粉絲形成認同感。從媒體報道來看,在明星和網紅進入直播的同時,類如文化名人、財經分析師、基金經理等等也開始加入直播大軍。無疑,這些高質量主播的加入將加速網絡直播的內容沉淀,同時也將改變網絡直播的定位,不再是“造星平臺”,而是一個“發(fā)聲渠道”。

自博客時代開始,內容生產者都未能成為真正的掌舵者,平臺掠走了大部分利潤,留給生產者的只是蠅頭的小利。網絡直播平臺的群雄紛爭,讓內容生產者的重要性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在一番激流勇進之后,有價值的主播將替代網紅成為直播時代的標簽。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于對智能硬件、O2O、手機等行業(yè)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04-26
網絡直播監(jiān)管趨嚴,主播們最終的出路在哪?
在這個“趣味相投”的娛樂時代,網紅“搶錢”式的變現方式比微博大V、微信KOL等更徹底也更干脆。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