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與服務窗:社交與支付大決戰(zhàn)

在發(fā)動了打車之戰(zhàn)、理財寶寶之戰(zhàn)和賣場爭奪戰(zhàn)之后,阿里巴巴把戰(zhàn)火真的燒到了騰訊的內核,企鵝家的南極從此有融化的可能。就在和風細雨之中,支付寶錢包的服務窗剛剛完成了一次低調的升級,而這次升級顯然是沖著正在進軍企業(yè)市場的微信而來。

騰訊的微信率先在移動互聯(lián)網上站穩(wěn)了腳跟,但卻遲遲打不開藏寶的箱子,微信的商業(yè)化一直沒有成功,于是,在試水微信游戲之后,騰訊還是不想重新陷入游戲泥沼,很快掉頭希望借助微信的平臺效應打造O2O閉環(huán),從而實現(xiàn)商業(yè)突圍。

微信給京東留后門,支付寶錢包服務窗尋到機會

在多年電子商務不成功之后,騰訊最終還是將電商模塊出售給京東,換取了京東的大股東地位和更成功的電商土壤。為了給京東提供實質的支撐,微信決定給京東吃小灶,在二級目錄下直接給京東走后門,此舉措當然符合騰訊與京東的合作利益,但卻造成了其他后果。

京東與微信的合作,一是刺激了阿里巴巴的狼性,借助微信的朋友圈入口和微信的支付能力,很可能對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構成更直接的威脅,二是加劇了其他合作伙伴的擔心,京東獲得了騰訊的額外支持,其他原來與騰訊合作的電商平臺自然會離心離德。于是,敵人的敵人就會成為朋友。

阿里巴巴顯然想抓住這樣的機會,微信公眾號的支付寶化應用便誕生了,這個被阿里巴命名為“服務窗”的東西顯然是有備而來,支付寶開始平臺化直指微信平臺的支付化。

支付寶錢包服務窗與微信公眾號定位不同

就目前的情況看,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服務窗與微信的公眾號還有很多區(qū)別,這些區(qū)別是由兩家公司對產品的定位與企業(yè)基因的特質決定的。

微信公眾號是申請制,只要填寫符合規(guī)定的內容,提交部分認證信息,幾乎任何自然人或企業(yè)、事業(yè)單位都可以注冊,等于是開放的平臺,這樣大大促進了公眾號的普及,也符合騰訊的社交屬性。只有公眾號的量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和個人號等進行有效的社交互動,才能構筑一個良性的內部循環(huán)。

支付寶錢包的服務窗現(xiàn)在還是邀請制,主要是針對提供日常生活服務、提供單一或少量的標準支付內容而且用戶重復購買的幾率很高的商戶,這也從首批入駐的至尊用車、拉手網、1號店、金逸影院、布丁酒店與廣東移動等商家特征體現(xiàn)無疑。隨著服務窗的成熟,阿里巴巴已經將支付寶錢包拓展到了醫(yī)院信息化、車輛違章信息查詢等越來越多的生活服務領域。與微信不同,支付寶的核心是支付,太強的社交會削弱支付的安全屬性,支付寶追求的是“錢”的活躍,而微信追逐的是“人”的活躍。

因此,可以看出:微信平臺化的本質是,為商家提供一個溝通窗口,用戶來窗口接收信息,提出需求,完成交流,主要是社交,核心是分享;支付寶平臺化的本質是,給商家提供一個服務窗口,用戶來窗口目的明確,辦理業(yè)務,完成交易,沒有社交,沒有分享等“公眾性”。不過,在最近一版的支付寶錢包中,服務窗也加強了搜索、分享等,并新增了對話功能,有點向微信致敬的意思。

微信公眾號與支付寶錢包服務窗各有優(yōu)劣

微信用戶量大,且內部有個人號和公眾號,群體性的溝通非常方便,十分適合做產品的宣傳和售后的服務,但用戶普遍缺乏支付屬性。支付寶錢包公眾平臺則可以圍繞用戶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銷售熱品進行銷售方面的運營,用戶還可以在支付寶錢包獲得專屬優(yōu)惠,但這個平臺缺少社交能力,也限制了商家的客源開發(fā)。

應該說,微信和支付寶各自的開放平臺是否能夠成功,最關鍵的還是對于商戶資源的爭奪,看最終誰能留住商戶。留住商戶,關鍵看客戶引流與交易轉化能力。有意思的是,客戶引流和交易轉化能力恰好是騰訊與阿里巴巴分別的強項。根據支付寶方面的數(shù)據,在布丁酒店的案例中,運營5個月,粉絲65萬,新客率95%,訂單10萬筆,流水1800萬,交易的高轉化率驚人。

騰訊為了彌補轉化率方面的短板,發(fā)力O2O,特別看重二維碼掃碼支付,因為二維碼是現(xiàn)階段最直接、最高效的打通社交與支付的通道。同樣,阿里巴巴也看到了這個突破口,所以爆發(fā)了打車之戰(zhàn)、商家爭奪戰(zhàn),爭相發(fā)虛擬信用卡,可惜的是,二維碼支付被有關部門叫停。

阿里巴巴為了彌補客戶引流的短板,使用的是其多終端引流的法寶和大數(shù)據分析的能力,從發(fā)現(xiàn)用戶到吸引用戶,充分利用的是現(xiàn)有電商資源和技術實力。按照支付寶的說法,根據用戶在PC端的瀏覽數(shù)據來推薦服務窗口,還有“支付即關注”,通過46萬個既有支付寶商家和淘寶商家的交易,來幫助商家找到目標用戶,另外還通過“電子圍欄技術”在線下環(huán)境快速識別用戶,通過GPS遠程定位、Wifi和近場定位技術,可以告訴商戶誰進店,并在支付寶錢包上快速做出優(yōu)惠等定向推送反應。也就是說,支付寶只要是幫商家找用戶,而不是用戶找商家。

微信的“公眾號”和支付寶的“服務窗”都希望自己成為用戶與商家產生交互的連接點。微信一邊是公眾號,另一邊是個人號,支付寶一邊是46萬已有的服務商戶,另一邊是3億的支付寶實名用戶。到底誰能如愿,還要看產業(yè)鏈的整合能力,為商家?guī)淼睦嬉约扒f萬消費者的用戶體驗。

【首發(fā)于百度百家,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溝通請 “@馬繼華” 或加公眾號“北國騎士”】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4-07-22
公眾號與服務窗:社交與支付大決戰(zhàn)
在發(fā)動了打車之戰(zhàn)、理財寶寶之戰(zhàn)和賣場爭奪戰(zhàn)之后,阿里巴巴把戰(zhàn)火真的燒到了騰訊的內核,企鵝家的南極從此有融化的可能。就在和風細雨之中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