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房奴能否擔起中國未來

據(jù)媒體報道,以90年出生為代表的第一批90后,當中的大部分人,在2013年都已經(jīng)徹底告別校園生活,踏入社會,90群體在購房者中的占比日漸提高。如果說限購年的2011是90后進入樓市的“元年”,那么隨著今年首批90后大學畢業(yè)并正式進入社會,則可以視作是樓市90后的“起跑年”。

由于房價壓力,中國購房者群體正日趨低齡化。比如統(tǒng)計表明,2007年平均購房者年齡是34歲,但到2010年已經(jīng)下降至27歲,而與之相比,同一時間段內,英國首次購房者的平均年齡由33歲上升至37歲,日本和德國為42歲。

一只腳剛走出象牙塔,另一只腳就踏進了“房奴”大軍。90后們以一個非剛需者的身份而提早進入房市,歸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出于對房價持續(xù)上漲的敏感。

購房者的低齡化背后當然有很多主客觀原因——但這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個社會現(xiàn)實,而這現(xiàn)實,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中國社會未來的發(fā)展與前途。很明顯,購房者年齡線越來越低,當然不是說中國的年輕人越來越富有,都買得起房了。在高房價、低收入的現(xiàn)實下,它實質上意味著中國人成為“房奴”的年齡越來越早,背負巨額貸款生活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如果這種變化持續(xù)深入發(fā)展,勢必會給未來社會打上深刻的烙印。

這種烙印是什么呢?如果年輕一代大都是“房奴”,這會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按經(jīng)濟學家陳志武的觀點,青年人成為“房奴”也未必是壞事。他認為,“房奴”因為每月的“月供”,慢慢地會養(yǎng)成理財花錢的好習慣。美國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用按揭貸款購買住房或汽車的美國人在財務紀律上表現(xiàn)得更好,自律能力更強?!暗禺a大亨”禹晉永也曾說過:房子賣得貴是好事,可以刺激房奴們工作更賣力……從個體的角度看,這種解釋倒也不無道理,人一旦背負債務,而又對生活不算絕望的話,多半會變得謹小慎微,細心周全,真有“工作更賣力”的效果也說不定。如果人人都因為買房變得老實本分、踏實肯干,倒也確實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諧——我周圍就有幾個小青年,因為貸著款的房子沒法分,想離婚的最后也不離了。

但這也僅僅是從個體角度分析,如果一代青年人大都是“房奴”,那可絕非國之幸事。想想就知道,假如年輕人都背著房貸生存,都變得謹小慎微,找工作都找穩(wěn)定的,工作中建言也不敢、創(chuàng)新也不敢,唯恐打翻了飯碗,更別說跳槽、辭職、創(chuàng)業(yè)、冒險——這確實可以造就穩(wěn)定的社會,可那也是一個未老先衰的社會,那個以改革創(chuàng)新聞名于世,以狂飆突進震驚世界的中國也將從此消失。

尤其是我們正將要面對一個以創(chuàng)新力為主導的全新的未來社會。

梁啟超當年作《少年中國說》,把中國振興的責任賦予一國之少年,所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他說:少年人常好行樂,惟行樂也,故氣盛,惟盛氣也,故豪壯,惟豪壯也,故冒險,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假如任公老人家知道當代中國的少年們都成了焦慮的“房奴”,無心行樂,氣不盛,不豪壯,也不敢冒險,他會怎么想,這些少年又能造出個怎樣的世界?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4-01-20
一代房奴能否擔起中國未來
據(jù)媒體報道,以90年出生為代表的第一批90后,當中的大部分人,在2013年都已經(jīng)徹底告別校園生活,踏入社會,90群體在購房者中的占比日漸提高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