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個直播不賣貨!百度發(fā)力直播開啟另一種可能
疫情時期,讓大家都開啟了自己的“云上”生活。而直播模式可以說一下子成為人們最喜聞樂見的休閑娛樂方式,包括我在內也都開始了自己的直播大業(yè)。我播了幾場效果還不錯,現在也有不同的平臺邀請我去直播,而我直播的動力完全是來自于溝通的欲望釋放。不過對于更多商業(yè)形態(tài)來說,直播甚至成為了他們業(yè)務的救命稻草,不管是賣車賣房,還是餐館夜店,都開始了自己的直播帶貨之旅,有些還真的獲得了不小的銷量。直播也從網紅小姐姐的專屬,變成了帶貨商家的新渠道選擇。
小姐姐也好,帶貨也好,這難道就是直播的全部意義和價值么?我覺得肯定絕非如此。對內容深度的追求肯定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方式,而消費者的觀看品位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水漲船高。誰能夠搶占這個品質化直播的賽道,我覺得會在未來有更大的優(yōu)勢,這本質上也是另一種傳遞信息和知識的渠道。
比如疫情期間,我在百度APP上看了幾場直播,感覺完全不同——信息量大,知識含金量很高。從一個用戶者角度,會發(fā)現一種全新的直播觀看體驗;從直播行業(yè)角度,則會看到百度在直播領域的發(fā)力方向和占位邏輯。
疫情帶來直播的全新進化,也加速了百度的直播布局
雖然直播還是直播,但從整個行業(yè)來看,疫情的因素也帶來了直播行業(yè)的全新進化,那就是大眾化直播的主要戰(zhàn)場已經從傳統的直播平臺開始轉移到各大信息類平臺,比如短視頻和信息流平臺,而之前比較火爆的直播平臺則逐漸成為垂直內容的直播平臺。這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行業(yè)現象。其核心原因,還是在于各大平臺普通用戶對內容的需求在提升,就好像連續(xù)劇看得不過癮,希望去電影院看一個大片一樣,不管你是拍短視頻還是寫文章,大家都想通過直播看看你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如果說之前的直播平臺都在做直播+戰(zhàn)略,希望用直播去+其他的行業(yè)。而現在的內容或信息平臺則開始做+直播戰(zhàn)略,即讓平臺本身既有的內容形態(tài)以直播的方式升級。而不同的平臺也會因為自己內容屬性和目標用戶的不同,來進行相應不同領域直播的選擇。
比如騰訊新推出的騰訊直播,就是針對好友粉絲這些私域流量進行的直播,對主播要求就比較嚴格,甚至還要收費和考核。
而百度平臺的直播則更像是百度在信息和知識內容領域的延伸,在直播的內涵和質感上,尤其是在實用性上有很突出的特點。比如我非常喜歡看的《行走的文明》,這個直播節(jié)目以“雙面國家”為主題,前兩站走進西班牙巴塞羅那和荷蘭海牙,而對巴塞羅那文森之家的直播特別引人入勝,因為我之前也去過兩次,但也都是亂逛,這次看了直播,反而彌補上了不少知識。如果說對我這種“故地重游”的人,都感覺非常充實,那對于沒去過的朋友相信肯定是大飽眼福,絕對有干貨。
這場直播的主持人是文森之家的首席數字官Pilar Delgado和巴塞羅那蠟像館的館長,這種體驗即便是在現場也很難遇到,可以說人文知識含量相當高,和一些一邊直播一邊賣文創(chuàng)產品或者帶貨的直播相比,可以說是高下立判。由于我沒去過蠟像館,所以看完360件蠟像的巴塞羅那蠟像館的直播,也堅定了我下次去一定要實地參觀的計劃。
除了帶大家參觀海外博物館,細數百度其他類型的直播可以發(fā)現,百度一直在順應和挖掘用戶各階段最顯著的需求,從而推出應景的直播主題內容。所以說,此次疫情給百度加速做內容升級帶來了一個很好的契機,百度也很好的抓住了機會在直播戰(zhàn)略和方向上加速了布局。
直播向內容化演變,價值沉淀帶來高復看價值
疫情期間,我最早看到百度的直播其實是上文提到的戰(zhàn)疫直播間,百度健康邀請了很多醫(yī)療專家和一線醫(yī)護人員通過直播的形式來分享前線實況、疫情動態(tài),傳遞科學防護知識,這種直播很貼近新聞連線的形式,只不過直播的內容更加偏向于科學知識或者科普信息。
當然百度的直播也并非都是這么嚴肅,比如他們還推出全網首檔互動“云相聲”在線劇場,把相聲也搬上了直播。畢竟現在已經不讓群體演出了,這些藝人通過直播依舊能夠把歡聲笑語帶給千家萬戶。而百度APP的“想見你現場”則讓更多明星也出現在了直播之中——馮提莫激情開唱,石榴姐變身廚娘與大家互動,徐冬冬在線卸妝無濾鏡真實出鏡等等,不僅有明星的表演,更有明星的日常,這也讓很多小伙伴感到非常新鮮有趣,打破了封閉在家的那種愁悶心情。
百度武大的櫻花直播,則得到了更多網友的追捧,因為疫情的原因,去武漢大學看櫻花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通過直播平臺,反而讓更多人可以在網上看到武大的櫻花,百度這些直播的內容不僅豐富多元,也確確實實滿足了用戶的各維度需求。
從這里分析,我們其實可以看出,百度發(fā)力直播利用的更多是直播這種形式,但完成的目的還是百度APP一直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傳遞信息和知識給有需要的用戶。在這里,用戶需要才是核心的出發(fā)點,這既可以說是百度在直播領域的差異化定位,也可以說是百度借勢直播的優(yōu)勢釋放。百度做直播的策略并非是去抓行業(yè)熱點,而是去豐富自己的內容體系,而選擇這些更有價值的內容則也是希望優(yōu)質的內容能夠在百度平臺上形成沉淀。
這些直播形態(tài)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全新的想象空間,在我看來,直播從娛樂化、流量化、功能化向內容化演變是一個必由之路。以前大家都知道直播回看的意義是很小的,它的魅力就在于即時互動。而百度《行走的文明》這檔節(jié)目,在線觀看的人數是八十萬,而現在累計觀看的人數則超過了三百萬,足以證明優(yōu)質內容的直播是有更大的復看價值的。內容是可以得到沉淀的。而這種價值的沉淀,也是百度在移動內容戰(zhàn)略上的一個核心優(yōu)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百度在搜索和信息流上的優(yōu)勢也是其做直播的一個重要指引。一件事情的搜索熱度可以很好的表明用戶的興趣和需求方向。比如在抗疫之中,百度也借助這個優(yōu)勢,一方面為很多用戶整理和提供了針對性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成為了很多政府機構的施政參考。所以百度更知道用戶需要什么,更可以針對性的提供相應的直播內容。
比如當百度發(fā)現大眾對被襲醫(yī)生陶勇的關切度提升的時候,就會本能地思考是否要通過某種形式將陶勇醫(yī)生的近況傳遞給廣大用戶,而直播無疑是當下最好的選擇。就像一個天然具備調研機制和系統的平臺,可以及時準確知道當下什么內容是受眾所需和所喜的。這一點不僅能讓百度做出區(qū)隔于其他平臺的直播內容,更是在用戶粘性度上的最大優(yōu)勢。
直播構建了百度移動內容生態(tài)的新拼圖
在PC時代,百度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搜索引擎的技術優(yōu)秀,更是因為在百度平臺上積累了大量的內容信息資料,比如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貼吧、百度經驗、百度文庫等產品,可以說是每個用戶都經常用到的熱門產品。
而到了移動時代,用戶的需求開始變化,百度也開始變化,有很多全新的內容形態(tài)誕生,比如信息流、短視頻、百家號、小程序等等,而直播顯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疫情期間,百度健康醫(yī)典、百度健康“問醫(yī)生”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鏈接信息、知識乃至服務,都會成為百度的職責所在,而用戶的更多需求也都可以在百度平臺上獲得全面的滿足。
2019年Q3財報電話會議上,百度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就表示,百度的移動生態(tài)是中國最大的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的移動生態(tài)。充分說明了百度在移動生態(tài)中的內容建設核心就是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這會幫助百度重新在移動時代拿回自己的入口地位,而目前從百度APP的日活增長來看,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據QM報告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百度在提供疫情資訊類的平臺中日活排名已經遠超新聞客戶端、瀏覽器等平臺。
百度近來一直發(fā)力的雙引擎戰(zhàn)略也已經開始奏效,“搜索+信息流”已經彰顯出了多重價值,通過搜索解決用戶的需求,通過推薦滿足用戶潛在的需求,既解決了“搜索無法去搜你不知道的東西”這一先天模式的痼疾,也解決了信息流推薦過于依賴眼球效應,無法帶給用戶所需要的內容的問題。
直播這種模式的廣泛采用,則讓視頻化趨勢也融入到了知識和信息的傳遞中去,讓百度能夠提供給用戶更優(yōu)質、深刻且生動的內容,也進一步夯實百度在知識和信息內容傳遞上的優(yōu)勢,真正打造出一個滿足用戶需求的知識和信息中心。
這次疫情成為了百度發(fā)力直播的一個契機,也成為了百度完成移動端內容和服務構建的推動力量,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醫(yī)療健康方面,從百度健康醫(yī)典,到百度健康“問醫(yī)生”,再到百度戰(zhàn)疫直播間,百度用信息流、短視頻、百家號、小程序、直播一系列的形式構建了一套全新的移動端內容矩陣,不僅在內容形態(tài)和互動模式上實現了突破,還有品牌的重新樹立和用戶的重新認知。而現在百度發(fā)力直播,也同樣更多的要從百度的內容端構建去出發(fā),去看到這種內容的衍生價值,才能認識到百度平臺在移動端的布局和目標。
所以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就是,直播將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商業(yè)模式,而最終會成為內容生態(tài)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有用戶、有需求、有流量、有內容沉淀和有能力的百度來說,發(fā)力直播則是給自己的內容生態(tài)再加一塊巨大的拼圖。未來我相信人們對內容的需求會不斷提升,對直播的要求也會像對現在的短視頻一樣,有更高的品質和內容要求,而百度牢牢把握住信息和知識的優(yōu)質內容賽道,顯然已經搶占了時代發(fā)展的先機。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