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JDI的生死存亡,成敗皆因蘋果!
很多人對JDI這個品牌可能很陌生,但在顯示領域,JDI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商之一。這家成立于2011年11月的日本顯示公司,由株式會社產業(yè)革新機構、索尼、日立和東芝合資,致力于小尺寸顯示屏的生產和研發(fā)。而自2012年以來,JDI與夏普一起充當著傳統(tǒng) LCD 巨頭的角色,并與蘋果維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作為蘋果供應商,JDI在最近兩年時間里,一直深陷財務危機。此前蘋果曾援助過一次JDI,2016年JDI在日本建設的白山LCD工廠就有蘋果1700多億日元的投資。但這筆資金是以預付資金交付給JDI,蘋果需要JDI每年償還200多億日元。根據最新的消息,蘋果將會放寬還款條件來給JDI緩解壓力。更為尷尬的是,蘋果曾向 JDI提供近15億美元貸款,這些貸款也有可能無法完全收回。
2個月之前,一個財團提議向JDI注資800億日元(7.37億美元),其中包括TPK Holding,但現在TPK Holding決定退出;不過財團內至少還有四大成員已經確認將會投資,JDI準備利用資金擴充OLED產能。遺憾的是,這一提議要實現起來需很長時間,JDI能否等到那一天不得而知……
但另一方面,JDI早已決定7-9月份臨時關閉位于石川縣白山市的白山工廠,9月底關閉茂源工廠的部分生產線。受此影響,去年6月剛剛上任的JDI社長月崎義幸也計劃將于9月30日引咎辭職,這對JDI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接下來,JDI的生死存亡,或許需要一個偉大的企業(yè)或偉大的國家去拯救了,那就是中國。根據JDI計劃,其I籌集大量資金的一個目的是建設OLED面板廠,JDI有技術優(yōu)勢,但缺錢。此前有消息顯示,浙江省政府表態(tài)愿意提供支持,表示JDI擁有尖端的OLED技術,未來(建廠之后)會大幅改善盈利能力,只是目前還沒有正式簽約的消息。
JDI為何會如此慘?這要歸根于其供應商蘋果,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作為蘋果的供應商,JDI的一半營收來源于蘋果公司,但此時,蘋果已經投奔三星去了……
此前,鑒于JDI的LCD屏幕顯示技術優(yōu)勢,包括蘋果、錘子手機、小米等品牌都在旗艦手機上也紛紛使用 JDI 屏,讓 JDI 一時風光無兩。2017 年,蘋果在 iPhone X 上全面轉向 OLED 屏,貢獻了 JDI 一半收入的蘋果便讓 JDI 2017 財年累計虧損了 2472 億日元(當時約 142.34 億元人民幣),成了公司史上的最大虧損。而JDI在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31日)合并財報顯示,JDI最終損益為虧損109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8.5億元),連續(xù)5年虧損。
而2018年蘋果推出的唯一一款搭載 LCD 屏的 iPhone XR 并未取得預期的成功,鴻海準備的 60 條產線只動用了其中的 45 條,產量低了 20%-25%,這無疑讓 JDI 雪上加霜。隨著 iPhone 的轉向以及目前全面屏趨勢下不可彎折的 LCD 屏幕無法滿足 COP 封裝技術的要求,曾經以 JDI 屏幕為賣點的國產廠商也開始紛紛目光轉向 OLED 屏幕。
當然,JDI 也并不是沒有想過自救。在 2016 年,JDI 也曾計劃收購 JOLED 公司,以求打造自家的 OLED 產品,并計劃于 2017 上半財年完成收購,但這一紙收購一拖再拖,至今沒能實現。
有消息表明,JDI這個爛攤子,最終可能還是由蘋果來接盤??磥恚琂DI的生死存亡,就看蘋果了!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