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里有一份小米半年報最全分析報告
文/仙逸 GPLP
8月22日,小米集團在香港發(fā)布2018年第二季度業(yè)績,同時也是小米上市后首份財報。對于這份財報,無論是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還是小米產品的客戶、合作方甚至是競爭對手,都格外關注。
GPLP君為此對這份成績單做了最全分析。
一.收入和收入結構分析
- 收入表現優(yōu)異,毛利率略有下降
2018年上半年,公司營收796.48億元,相較去年上半年的454.11億元提高了342.37億元,同比增速達75%。但毛利率有所下滑,從2017年上半年的13.9%下降到2018年的12.5%。
- 利潤虧損減少,經營利潤增加
2018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9.64億元,較去年上半年虧損了89.08億元,究其原因是非經常性損益的大幅增加所致。
- 手機業(yè)務收入
在2018年的上半年中,小米手機實現營收537.41億元,同比增長71.1%。其中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的手機銷量達3200萬部,同比增長43.9%,受高端旗艦的優(yōu)異表現影響,大陸地區(qū)手機平均售價同比增長超25%。在銷量和平均售價的共同帶動下,小米手機業(yè)務收入達305.01億元,同比增長58.7%。毛利率方面整體上2018年相較去年略有下降。
- IOT和生活消費品
2018年上半年小米集團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實現營收180.75億元,同比增長95.5%,同時也是18年第二季度中最亮眼的部分——2018年第二季度收入達103.78億元,同比增長104.3%。這主要是來自于小米電視的增長,以及爆款小米手環(huán)推出的新品。小米特別強調了小米電視的增長——2018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超過350%,成為中國第一品牌??赡茉蚴菄窳硪换ヂ摼W電視品牌——樂視的倒下所致。毛利率方面依然相較去年同期水平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互聯網業(yè)務
2018年公司的互聯網服務實現營收71.9億元,同比增長61.6%。其中2018年第二季度實現40億元收入,同比增長63.6%。據半年報披露,廣告收入同比增長69.6%,達25億元;游戲收入達人民幣 7.04 億元,同比增長25.5%。但總體而言增速掉隊,沒有達到總體的75%的增速,且18年上半年的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為9.02%,其中2018年Q1為 9.4%,Q2其占比僅為8.8%,而2016年全年占比為9.56%。但與小米的強勢板塊不同的是,該板塊的毛利率處于略微上升的態(tài)勢。
- 其他收入
其他部分的收入占比較少,18年上半年的收入為6.42億元,其中第二季度收入為3.97億元,占比較小。

二.成本費用分析
- 行政開支
行政開支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2.28億元增加4469.6%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104.56億元,主要是由于2018年第二季度一次性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99億元,加上管理、人力資源及財務團隊等行政部門擴張所致。
- 銷售費用
銷售及推廣開支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1.43億元增加81.5%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20.75億元,主要是由于加大推廣力度,例如小米8、小米MIX 2S及小米6X等新產品的世界杯期間的廣告及線下廣告活動所致。
- 研發(fā)費用
研發(fā)開支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7.07億元增加92.8%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13.63億元。主要是由于互聯網服務及多個新研究項目的研發(fā)擴大所致。研發(fā)人員薪金及福利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業(yè)務快速增長導致人員數量增加。
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在幾大常規(guī)性費用中的占比較小。2017年第二季度的財務收入凈額為0.045億元,而2018年第二季度的財務費用凈額為0.32億元,主要是由于債務增加導致利息開支增加。

三.戰(zhàn)略及企業(yè)經營亮點
- 市場地位
在全球25個國家,排名手機進入前五位,印度、印尼市場前五位。印度從去年4季度的18%份額增長到18年2季度的30%的市場份額,印尼從17年4季度的8%增長到18年2季度的23%。現為市場第二位,與第一名差距0.5%-1.5%(不同報告版本之間差異)。
- 核心技術研發(fā)
小米8發(fā)布,成為小米的年度旗艦產品。集聚多項領先技術,包括全球首款指紋壓感技術。首款雙屏手機以及定位精度極高的GPS,首款3D結構框的安卓手機。相機表現在Dxo mark評分150分,超過蘋果。小米VR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17年最佳發(fā)布。
- IOT戰(zhàn)略
人工智能IOT戰(zhàn)略。當前人工智能語音工程師接近1000人,AI系統(tǒng)月活人數3000萬人,比2018年1月的1300萬大幅增加。在手機、電視、音響各個設備上應用上,小愛音箱成為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AI音箱,累計達到50億次的喚醒。深度學習的mix平臺,1月正式開源。截至6月底,不含手機和筆記本,IOT超過1.15億臺的連接數,環(huán)比增長15%。公司目前戰(zhàn)略:“拓展更多的人用小米的IOT設備,現有的人用更多的IOT設備。”
- 重點拓展的市場目標
在印度,小米準備推出大家電產品,將拓展多品類銷售。第二個重點是印尼和東南亞,印尼有23%份額,與第一名差距是0.5%-1.5%。第三大市場是歐洲市場。
- 小米的新零售
小米定義自身為一家電商公司,在中國有22家倉儲,絕大部分渠道的貨物在倉庫里,傳統(tǒng)的家電公司,可以壓貨,小米無法壓貨。小米之家已經覆蓋一二線城市,超過400家自營和加盟店,計劃二季度末開放縣級市場加盟。當前縣級加盟店有360家,預計3季度有較大的增值。當前鄉(xiāng)鎮(zhèn)直供點有3.7萬個點。
四.券商點評
麥格里:點評
- 互聯網業(yè)務和海外業(yè)務增長強勁?;ヂ摼W業(yè)務中廣告業(yè)務和游戲業(yè)務增速較快,海外業(yè)務仍處于早期擴張階段,用戶獲取快速增加,對未來變現有較強信心。
- 匯率影響拖累毛利率下降2%,費用管控能力極強。
- 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xù)保持較高增速,海外業(yè)務信心十足。
- 線下渠道擴張戰(zhàn)略成功。一二線直營店和縣城授權加盟店迅速擴張。
麥格里:分析
- 收入超預期。2季度增速達到61%,達 432億人民幣。
- 毛利率下滑至4%,主要是市場份額擴張和匯率原因導致的。但2季度互聯網收入的毛利率達到62.8%,表現靚麗。
- 扣除股權支付的運營費用率為9.2%,略有上升。主要是因為研發(fā)投入上升93%,品牌宣傳支出增加(世界杯、線下廣告)。由此導致了運營利潤為-3.15億元。
- 智能手機出貨量和ASP雙雙提升。智能手機收入環(huán)比增長31%,占收入的67%,出貨量環(huán)比增長13%;ASP環(huán)比增長16%,達到952元一臺。
- IOT業(yè)務:智能電視和筆記本業(yè)務收入環(huán)比增長35%,占收入的23%。
- 互聯網服務業(yè)務,月活人數和人均收入都雙雙提升。互聯網收入環(huán)比增長23%,占總收入的9%,MIUI的月活量單月從1.9億增長為2.07億人。人均收入從1季度的17元增長到二季度的11元。
摩根斯坦利分析:表現超預期
- 智能手機:收入3200萬臺出貨量,收入為305億元人民幣。
- IOT,收入104億元,同比增長104%,環(huán)比增長35%。其中,扣除手機和電腦,物聯網鏈接設備達到1.15億臺。
- 互聯網服務,月活達到07億,同比增長42%,收入達到4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4%,環(huán)比增長22%。
- 二季度總收入達到452億元,同比增長68%,環(huán)比增長31%。
- 毛利潤57億元,同比增長47%,環(huán)比增長31%,毛利率下降1.8%,比摩根斯坦利預測的低15%。
- 非調整后凈利潤為21億元,占收入比重為4.7%,高于摩根斯坦利3.9%的預測。
五.顧家研究部點評
- 業(yè)務持續(xù)增長
營收和凈利潤都持續(xù)增長;三大業(yè)務板塊都出現大幅度的增長,尤其是IoT和生活消費產品部分的同比增長率已經達到104.3%。MIUI用戶數量、小米電視銷量、小愛同學活躍用戶數量等關鍵數據也出現了可喜的增長。
- 收入結構優(yōu)化
手機收入占比從去年的71.5%下降至67.4%,而同時,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和互聯網服務收入合計,所占百分比由27.9%提升至31.7%。高毛利率的互聯網業(yè)務持續(xù)增長,勢頭良好。
- 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為每部人民幣952.3元,而2017年第二季度為每部人民幣863.8元。大陸地區(qū)小米手機平均售價同比增長超25%。小米MIX2S、小米8系列等中高端旗艦機的表現優(yōu)異。
- IOT業(yè)務有望持續(xù)增長。2018年第二季度收入達103.78億元,同比增長104.3%。小米電視2018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超過350%,成為中國第一品牌。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約有115百萬件連接的小米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環(huán)比增長15%。近1.7百萬名用戶擁有五臺以上小米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環(huán)比增長19%。小愛同學的月活躍用戶已經超越了3000萬,從2017年3月到2018年7月底不到一年半的時間,累計被喚醒超50億次,僅2018年7月就被喚醒了10億次。
- 聯網服務的營收比例依舊偏小,不到10%,小米對外宣傳自身是互聯網公司,但是支撐不足。其中廣告業(yè)務踩雷,為多家暴雷P2P公司打廣告,損害了小米的聲譽。游戲營收實現25.5%的增長。
- MIUI用戶的價值空間開發(fā)不足。用戶平均收入只有19.1元,同比增長15.4%,增速依舊不足。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