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馬云與凱文–凱利的“必然”

摘要:文|孟永輝“我在自己宿舍里寫完了Facebook的代碼,并且也是在宿舍里將它上線的。我以每個月85美元的價格租了一臺服務器,然后通過在頁面上發(fā)布廣告的形式來獲得資金。自此以后,廣告就成為我們主要的應收

文|孟永輝

“我在自己宿舍里寫完了Facebook的代碼,并且也是在宿舍里將它上線的。我以每個月85美元的價格租了一臺服務器,然后通過在頁面上發(fā)布廣告的形式來獲得資金。自此以后,廣告就成為我們主要的應收渠道?!?011年,扎克伯格在談及他創(chuàng)立Facebook時這么樣說道。

簡單、直接是所有好的商業(yè)模式的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征,正如扎克伯格在創(chuàng)立Facebook時的訴求一樣。流量紅利日漸消散的后互聯網時代同樣在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互聯網時代蓬勃發(fā)展背后所帶來的蓬勃發(fā)展背后同樣面臨著“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問題。以最快的方式找到最簡單、最直接的商業(yè)模式成為包括BAT在內的所有公司面臨的必然。

凱文凱利曾在《必然》一書當中這樣寫道:當所有商品的費用都在向零趨近時,唯一一件增加費用支出的事情就是人類的體驗?;ヂ摼W的發(fā)展所帶來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商品與用戶之間壁壘的消除,“向零趨近”成為當下商品價格逐步降低的“必然”,因此,在這個階段如何在提升用戶體驗上來增加費用支出成為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思考的重要課題。

新零售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出、被實踐,并逐步成為當前整個行業(yè)發(fā)展的共識。馬云在云棲大會上有關新零售做出判斷時便已經預測了新零售將會成為當下互聯網發(fā)展主流的趨勢。它更多地代表的是一種商業(yè)模式的迭代更新,從B2B模式向S2B模式轉變成為整個互聯網行業(yè)都在實踐的全新模式。

正如凱文凱利在《必然》一書當中預測的那樣,當下我們所進行的商業(yè)模式的轉變正是在優(yōu)化人們的體驗。通過各種元素的重混來找到全新增長極,并為當下發(fā)展得如火如荼的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找到新的應用土壤。

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正如當初扎克伯克在宿舍里敲下的第一行代碼一樣,注定會改變和影響即將到來的時代。同Facebook不一樣,扎克伯克是借助技術改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新零售則是通過新技術改變的是人與商品之間的關系,這就是凱文凱利口中所說的必然。

當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的流量所帶來的巨大紅利行將消散,通過反哺線下來實現“迴流”成為當前新零售時代的發(fā)展的主要趨勢和方向。當生存空間不斷被電商擠兌的線下商超日益萎縮的時候,新零售時代的到來無疑如同歷經數月大旱之后的一場暢快淋漓的春雨,再次將禾苗帶入到了一個蓬勃發(fā)展的時期,一個綠油油的春天開始醞釀和發(fā)展。

將線下商超看做一個又一個場景,將電商時代單一的以線上為主的體驗方式轉變成為線上和線下完全打通的體驗方式,通過元素的重混帶來新零售時代的發(fā)展成為當下發(fā)展的主流趨勢,而這種主流趨勢的顯性表達便是以新零售為代表的商業(yè)模式的來臨。如果說電商時代的技術發(fā)展和演進基本上是基于線上,那么新零售時代的技術發(fā)展和演進則更多的代表的是線上的重塑與線下的場景化應用。

實現線上和線下的雙向流動,由此引發(fā)新零售時代的全新發(fā)展,推動人們體驗的再度升級,成為新零售背景下凱文凱利口中所說的必然。除了線上和線下商品場景的打通之外,新零售更多地還代表了一種新的體驗方式,這與當初扎克伯格創(chuàng)立Facebook時有異曲同工之妙,更加符合凱文凱利對于行業(yè)發(fā)展方向的判斷。

通過大數據的方式實現商品與用戶偏好的完美匹配,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實現商品展示的多樣化和全面性,通過人工智能科技解決商品生產過程中的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新零售時代的來臨正在將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模式進行“重混”,以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以達成供給側改革的目的。

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波瀾壯闊的發(fā)展為我們展開了未來社會新科技應用的壯闊畫面。商品和用戶之間可以容納足夠多的資源,商品生產、商品供應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去容納足夠多的技術?;蛟S這正是馬云口中所說的,以后的零售不是思考學會怎么賣東西,而是學會怎么服務好你的客戶。因此,新零售能夠帶給我們的想象力絕對比互聯網時代帶給我們的想象力豐富得多。

當扎克伯格在宿舍里將自己頭腦當中的那個想法變成一個產品,一個偉大時代的偉大產品由此誕生;當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不斷賦能新零售,并將新零售的概念逐步落地實施,一個偉大時代的偉大模式由此落地。這是互聯網發(fā)展的必然,更是一個商業(yè)模式從落寞到重生的必然。

當我們從“賣商品”轉變成為“賣服務”,交易對象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于行業(yè)的重新建構同樣應當也必然是顛覆性的。單純地將新零售理解為從線上回歸到線下無疑困囿了其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性,以新零售為主要試驗場來囊括并創(chuàng)新大數據、云計算、AI等新技術應用以找到并引爆未來的發(fā)展模式無疑才有可能成就未來商業(yè)的新發(fā)展。

當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進入到“L”型的發(fā)展軌道,將原有產業(yè)向上拉伸以延長其生命周期成為行業(yè)發(fā)展的必然。在互聯網的紅利中遍嘗福利的人們開始跳出原有的舒適圈去實現新的變現可能性,而站在互聯網時代的功勞簿上來墊腳探向更好層階的發(fā)展或許是BAT們未來發(fā)展的主要“姿勢”。

扎克伯格憑借先輩們的技術積淀將自己的想法落地,創(chuàng)新出了一個偉大的產品;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則在自我優(yōu)勢之上開啟了新零售時代的新探索。

當所有商品的費用都在向零趨近時,唯一一件增加費用支出的事情或許真的就是人類的體驗。而這或許才是新零售之所以帶給我們無限想象空間的根本原因所在。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注行業(yè)研究。全網覆蓋粉絲數50萬+。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界面、億邦動力網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1-16
新零售:馬云與凱文–凱利的“必然”
摘要:文|孟永輝“我在自己宿舍里寫完了Facebook的代碼,并且也是在宿舍里將它上線的。我以每個月85美元的價格租了一臺服務器,然后通過在頁面上發(fā)布廣告的形式來獲得資金。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