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豬+金融” 風口還是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加盟,讓原本只是作為商品和快銷品的豬肉,一下子變得能像房地產一樣起到投資和理財的作用。不過,養(yǎng)豬+金融的模式背后,到底是風口還是風險?

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期間,一場以農業(yè)為主題的建設浪潮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與以往不同的是,掌握著時代前沿先進技術的互聯網人成為了建設者隊伍里的中堅力量。而隨著一些原本在各自行業(yè)混得風生水起的大佬們的加盟,似乎預示著一場全新的變革——互聯網+農業(yè)時代正式來臨了。

經濟新常態(tài)下,傳統農業(yè)在互聯網的加持下強勢逆襲似乎并不奇怪,根據近五年的CPI數據顯示,僅中國人餐桌上關于豬肉的消費比重就牢牢占據了CPI的3%,這個數據意味著,在中國農牧產業(yè)當中,豬肉市場是一個超過萬億級的大熱市場。說它即將成為下一個風口并非空穴來風。

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引入,智能化、生態(tài)化養(yǎng)殖、農家豬、年豬、黑豬、土豬等概念輪番在消費者面前刷存在感,養(yǎng)豬變成了一個能夠玩出花樣的行業(yè)。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金融的加盟,讓原本只是作為商品和快銷品的豬肉,一下子變得能像房地產一樣起到投資和理財的作用。

回歸理性的消費者在謹慎觀望的同時,也提出疑慮,以牧芽為代表的“互聯網+豬+金融”模式到底是風口還是風險?它和原本的P2P金融理財有什么不同?原本只是作為快消品的豬肉,在這場變革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對此,筆者通過多方資料的搜集,整理了以下見解,供大家參考。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背后的“馬太效應”

提到互聯網金融,不得不提及其背后的馬太效應。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當中一直存在著一種有趣的現象,當某個行業(yè)成為互聯網風口的時候,其實也意味著各方資本大佬們摩拳擦掌,看似火爆的表象之下,意味著整個行業(yè)即將迎來最為慘烈的廝殺。

2014年被譽為互聯網金融的風口,2015年整整一年有數萬家P2P理財平臺在資本平臺開始搏殺,在這場殘酷的博弈當中,弱小者被資本強勢方迅速的吞噬、瓜分、蠶食。

這就產生了一種現象,弱小者被踢出局→行業(yè)集中度上升→資金流向大型平臺→大型平臺成交量增加,且收益率低于行業(yè)平均水平→行業(yè)綜合收益率下降→行業(yè)風險溢價下降,目前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yè)在喧囂過后,終于開始真正開始趨于成熟和理性化了。

二、豬上天后,互聯網金融終于落地了

牧芽平臺以豬為單位,以“肉”為核心,通過認養(yǎng)和眾籌的方式,讓投資者通過牧芽APP直接對豬肉進行投資,既能夠化整為零,也能夠化零為整,讓手中即使只有數百元閑置資金的投資者也可以參與投資。

在整個游戲規(guī)則中,豬扮演的角色,不僅僅能被吹向風口,還意味著它能夠讓前幾年被風口吹上天的“互聯網金融”真正落地。通過對看得見的實物進行投資,投資者們能夠緩解對“互聯網金融”焦慮感。

而牧芽合作農場對于云監(jiān)控的運作,使得投資者能夠真正看到從投資,到養(yǎng)殖,最后到出欄變現的整個過程。原本存在于互聯網中被虛擬化的投資渠道,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真實過。

三、到底是風口還是風險?

對于這個問題,下面幾個指標或許能看出端倪。

事實上,現在的互聯網圈,打出畜牧理財口號的不止牧芽一家。而隨著畜牧理財被吹向新的風口,馬太效應也初見端倪,新的一輪博弈似乎即將開始,在競爭中牧芽是否能夠成為風險最低的最終贏家,用互聯網大佬馬云的說法,看這三個指標就能辨別出端倪。

第一是大數據,與其他平臺相比,牧芽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合作牧場天種牧業(yè)作為新三板上市企業(yè),在養(yǎng)豬過程中可以掌控從認養(yǎng)、養(yǎng)殖、出欄到銷售等所有渠道的數據資料,并根據這些資料作出專業(yè)性判斷。在養(yǎng)豬這個垂直領域,牧芽是少有的能夠掌控整個產業(yè)一條龍數據鏈的畜牧理財平臺。

第二是風險控制系統,牧芽針對其他平臺出現的“一豬多養(yǎng)”、豬肉滯銷、養(yǎng)殖意外等可能存在的風險,制定了嚴格的風控措施:

為了杜絕“一豬多主”、欺騙投資人的風險,牧芽的每只小豬都有屬于自己的豬耳標號。這張“身份證”由小豬終身攜帶,通過電子標碼,可以追溯到這頭豬的生產場、收購場、屠宰廠、豬肉銷售流向的商超。該耳標在牧場當地的衛(wèi)生防疫系統可以查看,確保你的豬只有你一位主人。

針對豬患病死亡的風險,牧場已給每頭小豬都購買了保險。若出現個例死亡,牧場會免費再提供一頭健康豬,牧場則會得到保險公司的相應賠付。

在牧芽APP中每周三都會推出不同生長階段的豬供用戶認養(yǎng)。保育豬每周1000頭左右;懷孕母豬每周100頭左右;后備二元母豬每周700頭左右。目前這些數據遠小于牧場每周的對外銷量,處于攻小于求的良性元轉狀態(tài)。

這些風控措施的建立,大大降低了牧芽及其農場養(yǎng)豬的風險成本,也客觀上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

第三,你是否有因數據而建立起的信用體系。對于信用體系的建立,目前牧芽平臺像淘寶支付寶一樣,引入了第三方匯付天下,通過第三方的介入,確保投資者資金和賬號的安全。

當然,任何金融投資都會有風險,對于牧芽來說,把“互聯網金融”和“豬”結合起來,是一場巨大的改變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在整個過程中,牧芽顯然未雨綢繆,已經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這次嘗試到底是風口還是風險,交由市場給出答案。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4-20
“互聯網+豬+金融” 風口還是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加盟,讓原本只是作為商品和快銷品的豬肉,一下子變得能像房地產一樣起到投資和理財的作用。不過,養(yǎng)豬+金融的模式背后,到底是風口還是風險?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