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停產!巨虧16億!別了,一代汽車巨頭?。?
三十年前,它風靡全國,連續(xù)18年占據(jù)銷量冠軍寶座,是第一個出口到美國的中國轎車品牌,
三十年后,它無人問津,一年巨虧16億,深陷退市泥沼......
它就是,夏利。
被譽為“國民車”的夏利品牌今年宣布暫時性停產
八九十年代,“萬元戶”們騎上了鈴木,定價高達10萬元的夏利汽車,是所有人奮斗的終極目標。
1986年9月,以“全散裝件方式引進生產的第一輛夏利下線。1990年,第一輛三廂夏利下線,售價10萬元,成為極少數(shù)消費者才能擁有的“奢侈品”,大家都為能買到夏利而自豪。
曾經的夏利,連續(xù)18年占據(jù)銷量冠軍寶座,稱的上是“國民轎車”的鼻祖。在2011年,一汽夏利銷量達25.3萬輛巔峰。2000年前后,夏利在出租車市場的份額高達40%左右,在北京更是高達70%。2004年,夏利品牌宣布了100萬輛汽車的下線。但此后,夏利快速跌落。
而今年,夏利品牌宣布暫時性停產。暫時性停產的背后是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窘迫的經營現(xiàn)狀。
一汽夏利幾乎資不抵債
一汽夏利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4.51億元,同比下降28.3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41億元,同比降幅達1110.64%,虧損嚴重。一汽夏利資產總額為49億元,同時負債總額為48.1億元,凈資產僅有8831.2萬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8.2%。
一汽夏利于2018年4月11日收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發(fā)的《關于對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報問詢函》。4月19日一汽夏利發(fā)布延遲披露《深交所年報問詢函回復》的公告,理由是由于《年報問詢函》涉及的內容較多,部分回復內容尚需進一步修改并補充完善。
4月20日晚間,一汽夏利回復了問詢函,詳細披露了業(yè)績虧損的原因。
夏利汽車的沒落,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究竟是什么讓一個曾經煌的老品牌淪落到如此慘境?
4月20日晚間一汽夏利針對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的回復,給出了答案:
公司也存在對國內汽車市場認識和前瞻研究不夠,自身產品開發(fā)、營銷能力和意識、品牌塑造能力不強等問題,導致近年來,在經濟性轎車市場快速萎縮的背景下,公司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步伐未能跟上汽車市場消費升級快速變化的需求,公司產銷規(guī)模、盈利能力均出現(xiàn)較大幅度下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主營業(yè)務利潤處于虧損的狀態(tài)。
關于產品毛利率大幅下降:公司2017年度整車銷售量比上年度下降26.40%,汽車制造業(yè)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0.41%,主要原因是公司2017年為適應市場的需求,主推的銷售產品是D60、A70車型,與2016年相比,銷量結構、銷售價格進行了調整,同時,產銷規(guī)模也有一定降低,造成毛利下降幅度較大。
關于是否過度依賴投資收益:公司主要聯(lián)營企業(yè)情況如下:
雖然公司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尚未完成,產銷規(guī)模較低,自身虧損金額較大,但是近年來公司通過上述聯(lián)營公司投資收益獲得利潤來彌補部分虧損,公司對聯(lián)營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未來公司將通過落實經營改善措施,逐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投資收益占凈利潤的比例。
一汽集團的聯(lián)姻,從此走向下坡路
業(yè)內人士分析,夏利與一汽重組后企業(yè)的經營發(fā)展受限于一汽集團制約,沒有了獨立的決定權。這導致了夏利走向下坡路。
產品線走低端,自取滅亡
如今在中國車市,各大車企都在積極向上,努力研發(fā)自己的中高端產品,夏利融入一汽體系后,就被釘在了經濟型低端市場上。
對于一家企業(yè)來說,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千萬種,但失敗的原因卻是驚人的相似,不能及時的跟上時代的潮流,那就只能等著被拋棄的命運!
進軍新能源汽車夏利或有機會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