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你有沒有:

在棧道上“水質(zhì)科學課”?

在城墻前上“數(shù)學課”?

在千年古塔前做“古建結構實驗”?

在石窟前上“藝術課”?

01研學日記

穿越濕地的“生態(tài)小偵探”

孩子們說:

“我覺得自己像個科學家,揭開了很多問題!”

“我以后也想保護鳥類,它們是人類的朋友。”

“種下小樹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大事!”

四年級的同學們在此次研學中搖身一變,成了濕地生態(tài)“偵探隊”。

兩天一夜的奇妙旅程,讓孩子們對濕地生態(tài)和自然保護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認識。他們透過靈巧的小手和童真的眼睛,解碼濕地密碼,在蘆葦蕩里尋找生命的痕跡。

【科學+生態(tài)】在大自然中做“實驗”

濕地水質(zhì)檢測

孩子們手持試紙、采樣管,在棧道邊認真取水、記錄數(shù)據(jù),檢測野鴨湖和飲用水的酸堿度。

他們第一次知道,水的“性格”原來可以通過顏色來讀懂,也明白了水質(zhì)好壞會直接影響濕地動物的生存。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生態(tài)浮島搭建

在觀察站,孩子們動手用環(huán)保材料搭建“迷你生態(tài)浮島”,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凈化原理。浮島可以為水鳥提供棲息地,也是保護濕地生態(tài)多樣性的好幫手!

原來蘆葦中的小鳥鳥巢是為了防止野獸偷吃鳥蛋,庇護所如果搭建的牢固,可以站上一個孩子都不會塌壞。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金屬探測環(huán)保行動

在“叢林探險區(qū)”,孩子們都配備了專業(yè)金屬探測器,在老師指導下學習使用技巧,并在劃定區(qū)域內(nèi)安全作業(yè)。

孩子們親手清理了危害鳥類棲息的金屬物品,同時掌握了實用的探測技能,更深刻認識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這場寓教于樂的環(huán)保實踐,讓保護生態(tài)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觀察+實踐】我在心里種下一顆種子

望遠鏡DIY

專業(yè)望遠鏡配上好奇的眼睛,同學們在觀鳥平臺上認真觀察那些可愛的濕地常客。老師邊講解鳥類的生活習性,邊引導大家思考:候鳥為什么遷徙?鳥巢為什么要建得高?

在老師指導下,孩子們還自己動手組裝了一個簡易望遠鏡,學習了如何調(diào)節(jié)焦距、穩(wěn)定持鏡,以及它的工作原理及野外用途。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保護濕地,種樹有責

還有什么能比植樹更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呢?

孩子們親手種下一棵棵比他們還高的樹苗,學習了種植方法,掌握了樹木在保持水土、凈化空氣中的重要作用。

有人悄悄給小樹取了名字,還有人寫下紙條“希望你快快長大,給鳥兒一個家”。這不僅是一次勞動實踐,更是一堂關于責任與守護的“綠色教育課”。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一邊是春風拂面、鳥鳴悠揚的濕地課堂,

另一邊則是城墻巍峨、石窟千年的古都,

三天兩晚的“時空穿梭”,

讓五年級的娃們在實地探訪中觸摸文化,

從讀一座城的故事開始。

02研學日記聆聽歷史的回聲

孩子們說:

“我以為歷史只在書里,現(xiàn)在知道,原來它是可以走進去的。”

“拼斗拱的時候,我就是一名工程師!”

“換上青衣的戲服,我在講述真正的中國故事。”

“我知道為什么古人能蓋那么神奇的塔了。”

【工程+結構力學】

從木塔與斗拱里發(fā)現(xiàn)“古建科技感”

在懸空寺與應縣木塔的探訪中,孩子們走進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古建工程課”。

孩子們第一次面對一座“完全由木頭拼出來的高塔”。沒有一顆釘子,卻屹立千年,這比任何一場物理課都震撼。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懸空寺飛梁托梁、巖壁嵌柱的獨特結構,讓孩子們理解了力學在古建筑中的巧妙運用,學會了思考建筑選址與設計的背后邏輯,發(fā)現(xiàn)“建筑也是一門科學”。

孩子們通過結構拆解、實地觀察,了解古建筑中的“榫卯結構”原理,思考其“抗震”“抗風”的建筑邏輯。在專家指導下大家進行斗拱拼搭模型的練習,一層層結構搭建,不僅鍛煉了空間感,更訓練了團隊協(xié)作與動手能力。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藝術鑒賞】用手與眼還原千年藝術

云岡石窟,被譽為“石頭上的博物館”,是孩子們第一次親眼見到的千年藝術杰作。走入洞窟,近距離觀摩“飛天”“千佛”“佛面”等石雕藝術,理解不同時期石窟造像的藝術語言。

小學藝術課堂上學過的雕塑、壁畫,在云岡成為真實的觸點。大家親手進行壁畫臨摹與修復體驗,并跟隨老師觀察人物造型、服飾細節(jié)、線條勾勒方式,手中畫筆感受了千年前匠人的精妙構思,完成了一場穿越時空的美術課。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非遺體驗課】用身體記住傳統(tǒng)文化

在“非遺體驗課”中,孩子們換上青衣,跟隨老師學習唱腔、甩袖、轉身、手勢等山西傳統(tǒng)戲曲“耍孩兒”的基本動作。

從念白節(jié)奏到身段神態(tài),將語文課中學到的“人物塑造”“語言節(jié)奏”與傳統(tǒng)戲劇的表現(xiàn)形式結合,孩子們對“角色”與“情感”的理解更加立體生動。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HAPPY LEARNING

他們在觸摸石窟時懂得了敬畏,

在拼搭斗拱時學會了邏輯,

在表演戲曲時讀懂了傳承。

學習,從不只是“寫在本子上的事情”。

從濕地到古都,朝陽凱文小學生的集體“出走”奇遇記

研學我們一起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