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企業(yè)培訓,部分員工第一反應是:頭大。
為什么知識付費這么火,大家掏錢搶著上,免費的企業(yè)培訓課,反而一百個不樂意?顯然,人們對傳統企業(yè)培訓已經形成刻板印象:沉悶枯燥、強制任務。
疫情讓培訓直播成為常態(tài),很多企業(yè)突然發(fā)現,原來培訓也可以做得很好玩。
如何打造一場強吸引、受歡迎、高效益的企業(yè)培訓直播課?保利威為企業(yè)打磨了7個培訓直播技巧,獨此一家,立用立見效。
01、課程“招生”:用營銷式“推廣”吸引學員
—
內容再優(yōu)秀,包裝宣傳不能缺。
為了吸引員工踴躍參與,直播課文案、海報的設計決不能敷衍,需要明確解決員工業(yè)務/生活上的痛點,讓員工有獲得感。
以知識付費或教培機構的課程海報為參考:
1.痛點突出;
2.視覺沖擊;
3.利益驅動;
4.稀缺感強。
(圖片來源于網絡)
海報文案突出課程特點,精準戳中用戶痛點;
文字顯眼,不用點開就可以看到內容,1秒抓住用戶關注;
利益羅列清晰,參加直播課能夠達到什么效果,結果驅動、利益驅動;
緊迫感強,“僅限”“倒計時”等字樣,營造稀缺和緊迫感,驅動報名預約;
你的“同學”都有誰,誰在邀請你,榮譽驅動,不學就落后。
當然,美觀也是海報必備要素。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的海報,格外賞心悅目。 這就是付費課程區(qū)別于企業(yè)培訓的“心機”。同樣優(yōu)質的課程,甚至企業(yè)培訓的內容和講師更優(yōu)質,為什么免費都沒人聽,付費課程卻趨之若鶩。 很大部分都是被一張通知式的“課程表”嚇跑的。
一張“精心設計”的課程海報是吸引員工關注的第一步。
02、巧做社群:強話題下的高粘性運營—
好的在線學習是設計出來的,而成功的在線學習是運營出來的。 社群的建立一般基于地域、人群屬性、關系等等,在當前的眾多企業(yè)培訓場景中,人們對社群的運營有很大誤區(qū)。
誤區(qū)1:不加區(qū)分地建群,使得“群泛濫”,無法引起重視;
誤區(qū)2:僅僅將群作為開課通知群,話題單薄,快速淪為“死群”;
誤區(qū)3:群運營不持續(xù),沒有系統的運營方法,難以形成良性群生態(tài)。
事實上,企業(yè)運營內部社群非常有優(yōu)勢。
1.熟人信任;2.地域相近;3.共同話題。 哪怕不是本地群,在信任和話題上也已經占得了社群的先機。因此,企業(yè)培訓做社群的竅門之一,就是—— 針對強話題性內容或本地圈子建立“話題群”或“同城群”。 通過特定課程主題,聚集一批對該主題有共同興趣的員工,自發(fā)形成討論與學習氛圍。
以博世中國健身培訓課程為例,社群成員要么是對健身懷有強烈好奇的新手,要么已經有一定的實戰(zhàn)經驗,都不缺表達欲。
課前拉群后,可以先在社群中征集意見,了解學員需求,豐富課程內容,同時引起學員期待,提升聽課率。 學員除了在直播時段針對授課內容展開交流,互相解答問題,還可以延伸到課程之外,分享成功經驗,甚至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比如與群友設定每日健身目標,相約打卡彼此監(jiān)督。
群粘性越高,共同學習的熱情越高。
03、學習激勵:用“利益”取代強制性打卡—
學習是反人性的,人性則是趨利的。 和多數教學機構一樣,企業(yè)做培訓常常要求“簽到打卡”,以考察員工到場率和課程受歡迎程度。然而,通常只是學了個“形”,真正的“內核”卻忽略了,不僅無效,甚至容易激起排斥心理。 這里的“內核”就是學習激勵,用利益驅動員工學習。
可以是積分、虛擬貨幣等物質獎勵。
比如,員工通過簽到、觀看直播時長等學習行為兌換平臺通用虛擬貨幣,可以用來換購福利商品,也可以在直播中用于送禮、點贊。
直播互動+虛擬貨幣可以催生很多玩法。舉辦一場“銷售演講大賽”直播,觀眾可以打賞自己喜歡的選手,哪位選手獲打賞最多,就可以奪冠。
也可以是精神激勵。當員工在一門難度較高或有逼格的課程中表現優(yōu)異,也會很樂意分享到朋友圈,畢竟這個年代,社交平臺的人設塑造也是必修課之一。 此外,還可以設置班長、組長、每日學習標兵、金句王等各種榮譽激勵。驅動員工學習、打卡、分享。
04、內容為王:用一節(jié)“剛需課”打動“用戶”
—
好的培訓直播一定要有硬核內容,“需要的”一定是受歡迎的??梢詫W習一下博世中國的課程設計思路。
疫情期間,很多員工居家辦公,除了工作還要做飯,有些人還得帶小孩,各種瑣碎事務聚在一塊,感覺比在公司上班還辛苦。
于是博世及時推出一個《重新認識時間管理》的主題訓練營,請到一位工作、家庭、學習都不誤的職場媽媽來分享如何管理時間,收效很好。
此外,博世一位內部物流專家還化身健身教練,做了一場十分新潮的分享:如何減脂增肌? 同樣的工作環(huán)境,與自己切身相關的話題,讓這種同事間的分享更可信、共鳴更高。
聰明的企業(yè)培訓,不做自上而下的填鴨式教學,而是平等的社交型分享,找到員工“剛需課”,就找到了企業(yè)培訓的王牌。
05、巧做直播:善用工具,設計流程
—
內容呈現也要講究技巧:
視覺呈現上,圖示沖擊強,多圖少字更有力;
情緒傳達上,講師的情緒感染力越強,越容易帶動學員全情投入;
教學設計上,一定要重視互動,線上講課注意力更分散,老師一講到底,學員是不會跟到底的。
要保證學員通過直播掌握知識和技能,就需要設計不同的教學反饋點??梢越Y合保利威直播教學功能設計,如:
即時反饋:投票、在線測試、隨堂問答;
反復強調:反復輸出關鍵詞、圖片,加深印象;
關系設計:連麥、昵稱、送禮、點贊支持等關系加強。
在直播過程中,甚至可以根據直播間的人氣量做有針對性的爆場。如90分鐘的直播,可選擇三個時間段集中派發(fā)紅包,并用關鍵詞刷屏等方式,烘托直播氛圍。
如果遇到“冷場”,助教可率先在直播間拋出一系列問題,激發(fā)學員共鳴,給予點名表揚、獎勵小禮物等來提升互動活躍。
直播結束后,在保利威后臺下載直播數據統計分析表,能看到實時在線參與培訓的人數,并可根據直播間數據獲悉觀眾的所屬地域、觀看時長等信息。
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了解不同地區(qū)分公司,甚至具體到員工個人的培訓學習狀況,進行相應的獎懲管理。
06、內部孵化:同事就是最好的老師
—
培訓講師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
直播讓講師和學員的時間、空間都有了更大的靈活性。很多企業(yè)開始選擇內部孵化講師,通過共享知識的形式,讓各領域優(yōu)秀員工通過直播來分享經驗。
一方面,內部挑選有講師潛質的員工,培養(yǎng)專業(yè)技能,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人才的發(fā)掘和培養(yǎng)。
另一方面,“身邊人”的分享更能吸引員工參與課程,也更能鼓舞員工積極嘗試成長為主播,從而形成一種知識分享的良性循環(huán)。擁有某種標桿形象的同事,坦誠平等地分享自己的親身體會,對員工的熱情有很強的助推作用。
如何找到這些潛在“主播”呢? 可以在內部發(fā)布主播招募帖,發(fā)掘熱愛學習、有學習敏捷力、愿意分享的員工,遴選“可造之材”。
如果擔心員工分享主動性不足,還可以對每門直播課的“主播”發(fā)放講師認證,作為一種榮譽,與對組織的貢獻掛鉤,讓內部講師的教學熱情能夠延續(xù)。 建設銀行此前做培訓,基本上以各條線操作培訓和學院專職教師為主,現在則更多開始在員工中挖掘,孵化內部講師,效果更佳。
07、課程“出圈”:企業(yè)培訓也能彰顯品牌
—
直播培訓大火的背后,是我們對效率的追求。 傳統的線下培訓人力、物力、成本均高,而精品錄播課程制作則太慢。寫腳本、拍視頻、配音、配字幕,這門課剛做出來,對應的產品已經更新了。
用直播,“快”很多。幫助講師做好知識萃取,講師直播完,一門課程也就錄好了。
(保利威企業(yè)視頻微門戶,輕松搭建企業(yè)視頻中心)
但“完成”不等于“完美。”“完美”的實現依靠精細的二次加工。比如這場直播全程有45分鐘,可以剪出一個20分鐘的精華版,還有5分鐘微視頻,1分鐘的抖音版,15秒的朋友圈版本,以及打上金句的系列海報。 每一次直播,每一次交流,都可以為內容團隊提供各個層級的豐富素材。 這些優(yōu)質的短內容,一方面可以加深內部的學習交流,沉淀到企業(yè)大學,方便新老員工反復觀看學習。
另一方面,還能對外傳播,彰顯品牌。在抖音、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平臺傳播培訓精彩瞬間,傳遞“高度重視人才培養(yǎng)”及“專業(yè)、活躍的企業(yè)學習氛圍”的品牌形象,讓“大眾”心生向往。
不僅賦能員工,也賦能品牌。
當企業(yè)培訓從內容品質到口碑都上一個臺階,員工的參與度也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考慮對一些優(yōu)質直播課設置門檻了,比如在以往某門課考核達到A的學員才能報名。 稀缺性引發(fā)追捧,不是人人都能上的課,更能體現身份和價值。
長此以往,企業(yè)培訓直播課就從“枯燥沉悶、強制任務”的刻板印象,變成了人人追捧,甚至求之不得的“員工剛需課”。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