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生猛的教訓

[導讀]傳統(tǒng)車企的確過于保守。但特斯拉也別總想著為行業(yè)做好事,也該想想如何避免風險,學一學傳統(tǒng)車企對待新技術的嚴謹態(tài)度

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自動駕駛(Autopilot)”模式下車毀人亡震驚業(yè)界。而且禍不單行,一輛特斯拉全新車型Model X隨后也在“自動駕駛”中翻車。相關的技術問題已有很多說法,但更深層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問:特斯拉表示,在Autopilot模式啟用的超過1.3億英里(約合2.1億公里)行駛里程中,這是首次發(fā)生人員死亡事故,而全世界平均每6000萬英里行程就會發(fā)生一起致命交通事故。是不是說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問題沒那么嚴重?

答:這叫似是而非。特斯拉給出的兩個數(shù)據本身應該不是問題,關鍵是這樣比較不妥。進行科學的比較就要特別講究“必須保持其他條件相同”。誰都知道,由于車況、路況、交通條件、法治水平、駕駛習慣等的不同,世界各國交通事故概率和死亡率及其原因差別很大,即便是美國不同的州,也有所不同。你在佛州的一輛車車毀人亡,卻不分原因、不講“其他條件”,拿一個全球平均數(shù)來說事,不僅沒啥說服力,反而有大事化小的嫌疑。

記得特斯拉總裁馬斯克對特斯拉電池起火事故的說法是:“傳統(tǒng)汽油車著火的幾率大約是特斯拉汽車的5倍?!钡铱刺厮估鼞摵拓S田的油電混合動力比。豐田混合動力車上市近20年,累計銷售700多萬輛(2014年12月統(tǒng)計),是特斯拉累計銷量的70倍,卻沒有一起電池漏電、電池起火或爆炸事故。

我認為,這首先是一個態(tài)度問題,也是造車理念問題(參見《豐田混動電池零事故奇跡的背后》)。

問:根據特斯拉的說法:“較高的卡車車身,特殊的道路位置,以及罕見的環(huán)境導致Model S撞向了卡車,卡車底部撞到了Model S的前擋風玻璃?!蹦趺纯矗?/p>

答:特斯拉一再強調“特殊”、“罕見”等客觀原因,但汽車開發(fā)期間要做幾百萬公里、應對各種環(huán)境的路試,就是要盡可能一并解決包括這類“特殊”、“罕見”的問題,只要不是飛來橫禍。特斯拉說“Autopilot正變得越來越好,但還不完美”。但我認為,致命缺陷和“不完美”不能混為一談。

問:這是不是新技術還不成熟就急于量產造成的結果?

答:關鍵是成熟的標準是什么,特斯拉和傳統(tǒng)車企差別不小。

不久前,我試駕了3天功能升級到7.1版本的Model S,有些心得。優(yōu)點不說了,別人早已經說爆了,主要說3點有關“技術不成熟”的體驗。

一是有兩次在市內道路上“自動駕駛”時,側前方有車輛蠻橫插入,險些撞車,被迫人工介入緊急轉向、剎車,一次是我同事駕車,另一次是我本人。事后,另一位有經驗的同行說,你就不該干預,它肯定會自行躲閃、剎車的。我說,我沒那么大的心臟,也不敢拿這么貴的車冒險。其實自動駕駛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安全,其中也包括“安全感”。如果自動駕駛就是這樣讓人心驚肉跳,那我寧愿不要。

二是“自動駕駛”一段時間后,我和同車的兩位業(yè)內人士都有暈車的感覺。估計原因是“自動駕駛”下轉向、制動介入的時機和力道與我們的預期、判斷不同步,說白了,就像是一個魯莽的生手在為你開車。我曾問一位特斯拉高管,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沒有自學習功能嗎?就是系統(tǒng)通過對車主駕車習慣及相應駕駛環(huán)境的數(shù)據積累和分析,經過一段自適應和調整,之后會通知車主——我已經準備好和你人車一體了?她回答說:“現(xiàn)在還不行,但這肯定是一個方向。”奔馳正在開發(fā)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就是這類系統(tǒng),而奧迪自動駕駛的核心元件——中央駕駛輔助控制器(zFAS)已經具有“且行且擴展”的自學習、自完善功能,而且開始量產了。

三是遙控“召喚”出入車位,只能是先把車在目標停車位前的垂直線上調整好,之后車主下車,用鑰匙遙控車輛直行出/入車位,對泊車空間要求較高。而新一代奔馳E級車可遙控做90度轉向倒車入位,泊車空間適應性更強。其實,早在2008年,在狼堡大眾總部附近的試車場,我就曾見到,大眾一位技術人員遙控一輛PASSAT,90度轉彎倒車停在兩輛高爾夫車之間的空位上,但停車的位置過于貼近右側的高爾夫。再次演示時,情況明顯好轉。這位技術人員稱:這是一項全新技術,還在改進過程中。3年后,我在慕尼黑機場附近的試車場看到奧迪展示自己的“遙控召喚”技術——你在家門口按一下車鑰匙上的一個按鈕,愛車就會自動從車庫里出來,在你面前停下(參見《奔馳、寶馬、奧迪 未來誰更強?》、《面向未來的車企正在做什么?》、《大眾3項最新技術揭秘》、《駕駛員“被駕駛”?》)。但大眾、奧迪的這項技術至今還在完善中。

總體感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還比較粗糙,在開發(fā)階段還缺少應對各種不同狀況的數(shù)據積累和相應的調整,處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的技術老牌傳統(tǒng)車企通常是拿不出手的,而特斯拉卻敢大膽推出,搶占先機,賺得“炫”、“酷”、“科幻感”之類的喝彩。這正是特斯拉與傳統(tǒng)車企的一大區(qū)別——前者激進、生猛,后者保守、謹慎,反映出的是兩種不同的企業(yè)文化。從這個角度看,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悲劇事件是在為自己的激進、生猛付出代價。

問:但激進也使特斯拉的創(chuàng)新力表現(xiàn)突出,特別是在電池管理技術、車聯(lián)網技術、甚至是在銷售模式上,都對傳統(tǒng)車企造成了沖擊。馬斯克說:“我倒不是說一定要破壞,搞顛覆式創(chuàng)新,但是有一些事情必須要實現(xiàn)。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如果一定要有些顛覆的話,我會那么做……事實上,特斯拉的影響在于吸引了其他公司和我們一起來生產電動車,最后我們可能只能占市場份額的一小部分,但我們卻引領了整個行業(yè),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行業(yè)的好事。”您怎么看?

答:這話有道理,傳統(tǒng)車企的確過于保守。但特斯拉也別總想著為行業(yè)做好事,也該想想如何避免風險,學一學傳統(tǒng)車企對待新技術的嚴謹態(tài)度。特斯拉過得越好,對行業(yè)的正面標桿、示范作用就越強。

問:這次特斯拉說,它從一開始就明確講過“自動駕駛(Autopilot)”是一項輔助功能,駕駛員要雙手始終握住方向盤,準備隨時接管。所以說,它還是比較謹慎的。

答:話雖這么說,但目前的情況是駕駛輔助、半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的概念滿天飛,亂成一團,不少業(yè)內人士都難以精確區(qū)分,加上媒體一個勁地忽悠自動駕駛的“炫”、“酷”、“科幻感”,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宣傳片也演示了駕駛者雙手離開方向盤的情景,甚至駕駛者(特斯拉的技術人員)坐在后排旁觀車輛自動駕駛的視頻也在網上流傳,你再要駕駛者雙手不離方向盤,那還叫“自動駕駛(Autopilot,特斯拉的標準用語)”嗎?再說那起死亡事故中,駕駛者最該進行的操作是剎車,你是不是也要駕駛者在自動駕駛狀態(tài)下,不但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腳也始終不能離開剎車踏板呢?

我問過周圍試過特斯拉“自動駕駛”的人,沒有一個老老實實地按要求始終手不離方向盤,人們要的就是雙手離開方向盤的體驗。

所以,在沒有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Autopilot)”之前,一定要慎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的概念。特斯拉的事故為行業(yè)敲響了警鐘。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07-08
特斯拉生猛的教訓
[導讀]傳統(tǒng)車企的確過于保守。但特斯拉也別總想著為行業(yè)做好事,也該想想如何避免風險,學一學傳統(tǒng)車企對待新技術的嚴謹態(tài)度一輛特斯拉Mode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