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長距離行駛無人駕駛汽車超級測試16日順利收官,五天內從重慶到北京,行駛了近2000公里。然而,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是否違法?對創(chuàng)新技術,立法如何跟進?三位法律界專家分別闡述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議。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譚宗澤教授說,就無人駕駛汽車而言,現(xiàn)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無法涵蓋其內容,如果要對此立法,首先考 慮由國家有關部門進行檢測,并出臺生產許可和試用許可的技術性立法,出臺相應管理辦法,要保證科技轉化的有序性和安全性,要堅持“鼓勵科技創(chuàng)新的熱情”和 “保障安全有序的謹慎”兩種態(tài)度相結合。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高一飛教授建議,無人駕駛汽車的立法應從三個方面同時推進:一是無人駕駛汽車的產品許可和質量管理法律法規(guī),要從 源頭上保障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有行業(yè)標準規(guī)范;二是無人駕駛汽車道路安全法律法規(guī),即無人駕駛汽車上路后的各種情況及相應責任;三是道路建 設法律法規(guī),比如無人駕駛汽車無法識別交警指揮手勢的情況是否考慮通過交通道路建設來實現(xiàn)。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侯國躍說,我國現(xiàn)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對無人駕駛汽車未設直接規(guī)定,建議根據(jù)工信部《關于推進工業(yè)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可以暫時考慮將無人駕駛機動車納入“工業(yè)機器人”范疇予以規(guī)制,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和完善立法,為適應科技發(fā)展需要,并適時推動立法程序。
- 比亞迪成為國際米蘭全球汽車合作伙伴,用足球語言溝通全球用戶
- 潘展樂成為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仰望U7車主
- 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潘展樂成為仰望U7形象大使
- TüV萊茵InnoHub啟幕:“科技+體驗”定義未來出行與生活方式新范式
- 極氪回應"金箍棒"商標注冊 希望大家多關注安全
- 比亞迪三款車型亮相2025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 展現(xiàn)中國汽車品牌科技力量
- 鴻蒙智行大動作:享界S9T官圖曝光,首款旅行車來了
- 智能泊車新標桿!秦L這三大停車體驗,將“秦”緒價值拉滿
- 比亞迪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后,秦L率先OTA引領泊車安心時代
- 比亞迪承諾兜底! 秦L引領智能泊車進入“安心”時代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