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純電乘用車補貼新政,已于今年6月25日正式實施。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長安汽車、比亞迪、江淮、北汽新能源等多家新能源4S店發(fā)現,10萬元以下的新能源車,尤其是A級車,仍是新能源市場的銷售主力。盡管補貼出現退坡,但大多數企業(yè)仍表示延續(xù)6月25日之前的補貼政策以刺激市場消費。
A級車仍是銷量擔當
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批發(fā)銷售13.4萬輛,同比增長超90%,相對于傳統(tǒng)乘用車的批發(fā)增速-8%看,新能源車表現強勁;1-6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57萬輛,同比增長65%。其中,A級電動車銷量達到6.4萬輛,同比增長258%,環(huán)比增長50%,領跑整個新能源車市。
新京報記者在位于北京南三環(huán)的長安汽車4S店了解到,目前還是10萬元以下的車賣得好,尤其是奔奔EV,這款車小巧、好操控,而且好停車,只要6萬多,這款車是店里所有車型中賣得最好的一款。
同樣,在北京欣太比亞迪4S店,銷售顧問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目前店內10萬元以內的就是微型車比亞迪e1。這款車同樣是小車,續(xù)航里程卻可以達到300公里,空間也不錯,價格在6萬出頭,賣得一直不錯,最近看車的很多。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大戶”,北汽新能源在10萬元價格區(qū)間內有2款車型可以選擇,其中EC3最低配價格為6.58萬元,所有配置的價格也基本集中在6萬-7萬元左右,續(xù)航在300公里左右,有購車意向的話可以優(yōu)惠7000元-1萬元不等;EC5是新款上市的車型,售價在10.99萬元,暫時沒有優(yōu)惠,只有展車,但是訂車不需太長的等待時間。
新京報記者走訪觀察發(fā)現,新能源車市不同于燃油車市場,盡管車市表現有所低迷,但新能源車很少有優(yōu)惠,不少銷售顧問向記者表示,新能源車的優(yōu)惠不可能像燃油車力度那么大,一般如果繼續(xù)洽談的話,會有2000-3000元不等的小幅優(yōu)惠。此外,據業(yè)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由于北京車市有著特殊性,新能源搖號已經排到了2025年,很多新能源經銷商也都“有恃無恐”,這些牌照勢必要消耗,所以他們并不擔心銷量;另一方面,補貼退坡在即,從今年年初新能源車市就保持著不錯的增速,消費者們也擔心補貼退坡,開始“搶跑”。
補貼退坡行業(yè)競爭加劇
新京報記者發(fā)現,在補貼退坡政策宣布之后,幾乎所有的新能源汽車廠商都宣布目前依舊延續(xù)原有的補貼政策,讓利消費者。
上述長安汽車4S店的銷售顧問表示,目前是優(yōu)惠最大的時候,不少車型剛剛上市的時候根本沒有優(yōu)惠,現在仍按照補貼退坡前的政策執(zhí)行,優(yōu)惠力度是非常不錯的值得入手,且目前退坡前的政策執(zhí)行到何時尚未確定,很有可能發(fā)生變化,建議盡早提車。
面對補貼退坡,北汽新能源方面表示,首先是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的產品迭代升級,通過完善產品結構來推進整個應對計劃;此外,通過對成本環(huán)節(jié)的深度優(yōu)化和綜合布局,進一步提升運行效率和成本管控能力;同時提升自身產品的溢價能力。
北汽新能源新聞發(fā)言人連慶峰7月15日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在北汽新能源看來,補貼退坡對企業(yè)是有沖擊的,但是也可以加速新能源車企的淘汰進程,讓這個行業(yè)越來越健康。
隨著補貼退坡政策持續(xù)深化,目前雖仍延續(xù)原有補貼,但車企的壓力也十分巨大。不少車企面臨“漲價丟市場,不漲價丟利潤”的尷尬局面。中汽協秘書長助理陳士華指出,在政策與補貼雙重支持的背景下,大部分新能源整車利潤率只有23%左右,明顯低于傳統(tǒng)燃油車。隨著補貼大幅退坡,眾多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將很難盈利。如果下半年新能源車型不漲價,不少車企將面臨虧損的尷尬境地。
也有不少業(yè)內人士表示,隨著補貼退坡的加速,行業(yè)良性競爭期有望到來。只有脫離政策的保護傘,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提升和市場競爭才能良性健康發(fā)展。
(責編:肖蒙蒙)
- 特斯拉利潤暴跌42%:汽車帝國的AI轉型陣痛與生存挑戰(zhàn)
- 比亞迪成為國際米蘭全球汽車合作伙伴,用足球語言溝通全球用戶
- 潘展樂成為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仰望U7車主
- 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潘展樂成為仰望U7形象大使
- TüV萊茵InnoHub啟幕:“科技+體驗”定義未來出行與生活方式新范式
- 極氪回應"金箍棒"商標注冊 希望大家多關注安全
- 比亞迪三款車型亮相2025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 展現中國汽車品牌科技力量
- 鴻蒙智行大動作:享界S9T官圖曝光,首款旅行車來了
- 智能泊車新標桿!秦L這三大停車體驗,將“秦”緒價值拉滿
- 比亞迪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后,秦L率先OTA引領泊車安心時代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