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車 6月10日訊)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雷對日產表示,將阻止這家日本公司改革其陷入困境的公司治理計劃,這進一步加劇了兩家聯盟伙伴之間令人擔憂的關系。
雷諾董事長讓-多米尼克?塞納德上周六在致日產首席執(zhí)行官西川廣人(Hiroto Saikawa)的一封信中披露了這一決定,這標志著雷諾對日產態(tài)度的突然逆轉,并可能毀掉日產數月的努力。
塞納德的這封信是在日產年度股東大會召開前兩周發(fā)出的。日產曾希望雷諾在會上投票通過一項拖延已久的改革,即從擁有法定審計師過渡到由三個委員會組成的治理體系,涵蓋提名、薪酬和審計等管理。
據知情人士透露,塞納德在信中寫道,作為擁有日產43%股份的大股東,雷諾已決定投棄決票,從而否決了該提議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數票。
另據接近日產的消息人士稱,日產譴責雷諾此舉“令人發(fā)指且不負責任”。
日產和雷諾于1999年結成聯盟,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而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自去年11月,日產以及雷諾前董事長戈恩因涉嫌過少申報自身報酬、違反《金融商品交易法》被東京地方檢察院特搜部帶走后,日產和雷諾的關系一度相當緊張,相關之間的不信任也達到了冰點,甚至威脅到聯盟的未來。在塞納德上任后,雷諾和日產為恢復關系提出了上述“三個委員會的治理計劃”,即在提名、薪酬和審計方面設立三個委員會。
在戈恩任職期間,他一直試圖讓雷諾和日產的聯盟“不可逆轉”,這激怒了日產內部的許多高層,他們也擔心法國政府會在內部發(fā)揮影響力。法國政府持有雷諾15%的股份,是雷諾最大股東,擁有雷諾董事會的代表,并擁有雙重投票權。
塞納德在接替戈恩上任雷諾董事長后不久,曾考慮重啟與日產的合并談判,以穩(wěn)定雙方關系。但在再次遭到拒絕后,他轉而求助于菲亞特克萊斯勒(FCA)的潛在合并,但日產直到最后一刻才被告知這一談判,這進一步破壞了雙方之間的信任。
在法國政府要求更多時間確保日產明確支持合并后,FCA撤回了合并提議。法國政府官員表示,他們推遲決定的部分原因是,日產在雷諾的董事會代表暗示,他們將投棄權票,而不是投贊成票。據法國高層私下表示,塞納德支持與菲亞特的合并計劃被譴責為“幼稚”。
而據接近日產的人士猜測,塞納德支持的與菲亞特合并的提議可能代表著對日產施加影響力的一種嘗試——要么是與FCA重返談判桌,要么是重啟與日產的合并談判。
在戈恩被捕后,日產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分析治理公司缺陷,并提出改進建議。委員會的主要建議是立即采用三委員會制。5月15日,包括塞納德在內的日產全體董事會一致批準了這一構思。
據知情人士表示,塞納德在上周六的信中為這一突然的180度大轉彎辯解稱,三委員會制度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被用來削弱雷諾作為日產最大股東的影響力。
塞納德在信中表示,雷諾理解日產改善治理的愿望,但所謂的三家委員會制度“不應成為針對日產最大股東的工具”。
據知情人士表示,雷諾正尋求確保其作為股東的正當權利,并補充稱,這家法國汽車制造商對三家委員會未來的組成以及日產董事會的權力將如何移交給這些委員會感到擔憂。
“這不是最后的棄權,雷諾的立場仍可能改變,”雷諾消息人士稱。“就目前情況來看,雷諾還沒有得到作為日產主要股東應有的委員會代表權?!?/p>
另一位接近雷諾的人士則表示,“塞納德顯然不希望這被視為向日產宣戰(zhàn),而是談判的開始”。
對此報道,日產和雷諾拒絕置評。(張婷)
(責編:肖蒙蒙)
- 智能泊車新標桿!秦L這三大停車體驗,將“秦”緒價值拉滿
- 比亞迪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后,秦L率先OTA引領泊車安心時代
- 比亞迪承諾兜底! 秦L引領智能泊車進入“安心”時代
- 極氪7X榮獲Euro NCAP五星認證,2025全球中型SUV總分第一
- 享界新車標發(fā)布!余承東:新標是對用戶期待的深層應答
- 比亞迪承諾為智能泊車兜底:對泊車過程損失全額賠付
- 比亞迪宣布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官方承諾為安全兜底
- 問鼎30萬+新能源轎車銷量榜后 享界LOGO煥新并劇透全新旅行車
- 享界S9 6月共交付4154輛 持續(xù)穩(wěn)坐30萬以上新能源轎車銷量榜首
- 智駕行業(yè)重磅消息!中汽中心、清華大學、華為聯合發(fā)布智駕技術白皮書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