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什么要收購“特斯拉”?

(本文轉自新浪創(chuàng)事記)

蘋果為什么要收購“特斯拉”?

據外媒報道,蘋果于近幾年已經完成兩次對特斯拉的盡職調查,業(yè)內人士大膽預測:蘋果會收購特斯拉。顯然,這是一筆石破天驚的交易猜測,蘋果和特斯拉都是自帶光環(huán)的明星企業(yè),庫克和馬斯克都是獨樹一幟、特色鮮明的天才人物,與其說業(yè)界在討論蘋果能否收購特斯拉,蘋果收購動機之類的點狀話題,倒不如說,大家更感興趣的是兩家企業(yè)的走向,以及他們潛在的革命式產品,更何況,二者的境遇也充滿了話題性,蘋果和特斯拉早就不能用“差別很大”來形容了,他們簡直是判若云泥、冰火兩重天了。

在剛剛公布的財報中,蘋果iPhone部門表現強勁,收入突破380億美元,同比增長14%,他們服務部門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Apple>

蘋果為什么要收購“特斯拉”?

極簡主義,蘋果會重新發(fā)明汽車嗎?

其實,蘋果從來沒有停止在汽車領域的探索,他們早在2014年就發(fā)起代號為Titan的造車計劃,不惜重金聘請汽車制造、自動駕駛、軟件工程等相關領域的專家,他們立志要推出一輛“能改變世界”的汽車,正如喬布斯重新發(fā)明手機一樣,庫克正在嘗試重新發(fā)明汽車,事實上,如今的汽車尚屬于代步工具,普通大眾車,外表千篇一律、內飾內涵則粗笨、愚鈍?;诖吮尘?,科技企業(yè)常常希望以“車載系統(tǒng)”為切入點,讓汽車變得聰明、睿智、自動駕駛。顯然,IOS生態(tài)系統(tǒng)是蘋果的殺手锏之一,這個系統(tǒng)擁有10億部以上的終端設備,源源不斷的吞吐量,讓這個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日益增強,海量的數據配上服務器的高速運算,使得AI汽車成為可能,最起碼蘋果的Siri有望成為深夜開車時的美好伴侶,她不單能熟悉路況,更能解除寂寞,不至于,讓滴滴老司機們對年輕的空姐產生幻想,從而釀成慘劇,更是把某網約車連累得一臉懵逼。

現在的汽車,連同特斯拉在內,已經到了需要改革的時候,交通擁堵日益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全球各大城市都正在努力維護著隨時要崩潰的狀態(tài),甚是危險。

蘋果要想重新發(fā)明“特斯拉”,首先要輸入自己的設計理念。十年前,喬布斯重新發(fā)明手機的時候,采用了極簡主義,他們取消了密密麻麻的全鍵盤,只留下了單一的Home按鍵,操作變得異常簡單;在外觀方面,喬布斯也摒棄了“湊合”的理念,讓產品兼具實用性和科技感,加之,蘋果在整個生產工藝中非常注重環(huán)保,他們沒有盛裝包裝iPhone,而是把它們塞到一個小小的白盒子里,甚至會親自栽培了一片森林,以達到環(huán)保的目的??偟脕碚f,蘋果極簡、環(huán)保的理念,正適合輸入如今已經老朽的汽車行業(yè)。事實上,全世界的城市都在翹首企盼新型的電動汽車和遍地的充電樁,也希望有前言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企業(yè)能夠把汽車設計得精美、小巧或者可折疊,以緩解能耗和停車場的面積。

其次,蘋果的車載系統(tǒng)也是“特斯拉”迫切需要的,或許無人駕駛、智能感應之類的技術有些遙遠,但精準導航、全程監(jiān)控、共享汽車等技術,卻能實實在在地改變整個交通行業(yè)。舉個例子,共享汽車毫無疑問是大勢所趨,面臨的問題則是車輛、人身的安全問題,但隨著車載系統(tǒng)全面、系統(tǒng)的數據采集和監(jiān)控,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最后,也是最現實的,特斯拉或者任何創(chuàng)新型的汽車企業(yè)都需要大量資金,來完成前期的工程驗證以及可靠性測試,在量產期間,則需要強大的產業(yè)鏈管理能力,確保汽車的材料、零部件制造商和銷售體系,能夠順暢運轉,顯然,蘋果在這些方面都有著強大的優(yōu)勢,基于此,蘋果重新發(fā)明汽車,改變全球的汽車行業(yè)和交通模式,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燒錢鯨吞,這不是蘋果的消費套路?

毫無疑問,蘋果有實力涉入汽車行業(yè),如今其現金儲備2851億美元,特斯拉市值約513億美元,如果單純地以數字論,蘋果拿下特斯拉應該不是難事兒,但縱觀蘋果的收購案例,基本上都是小于30億美元的技術性收購,并沒有類似谷歌之于摩托羅拉、微軟之于諾基亞鯨吞式收購,蘋果的管理層一直希望打造“全中心化”的系統(tǒng):全部的技術、制度、文化都要圍繞蘋果的系統(tǒng)框架來構建,于是他們喜歡收購初創(chuàng)型技術公司,慢慢進行由內而外基因式的改造,最終編碼成IOS完美代碼,也正因如此,蘋果的任何產品操作都是非常流暢的,這正是來源于其軟硬一體、制度一體、文化一體的發(fā)展策略。

面對特斯拉目前的慘淡狀態(tài),蘋果應該也曾動心,只是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來評估收購的利與弊。其實,蘋果也好,Google也罷,他們都不具備“造成”的底蘊,要知道,汽車不同于智能手機或者搜索框,任何失誤都會威脅生命安全,所以,Google寧可花費15年來收集數據,也不敢貿貿然地推出汽車,現在他們基本上已經放棄了自己造車的想法。相比于Google之開放,蘋果顯然要更封閉一點,如前文所述,他們希望任何的產品都要圍繞iOS展開形成無縫連接,但造車企業(yè)沒有所謂的初創(chuàng)公司,要么蘋果要花費100年積攢底蘊,要么打破自己的收購套路,鯨吞特斯拉或者其他困境中的車企。當然,蘋果要一擲千金,肯定也要結合自身的發(fā)展策略。現在,蘋果已經賣出了10億部的iPhone手機,這個市場正變得意興闌珊,硬件創(chuàng)新遇到瓶頸且利潤率因競爭加劇出現下滑,如前文所述,蘋果的服務業(yè)利潤率正快速提升,按照現在的發(fā)展速度,年度利潤率有望達到150億美元,基于此背景,蘋果需要大量增加搭載IOS系統(tǒng)的智能終端,而汽車絕對是一款極具潛力的智能終端,Apple Music、Face ID、Beat耳機等業(yè)務都有望加載于智能汽車之上,真可謂珠聯璧合。

蘋果要收購特斯拉,這應該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美麗傳聞,但正如前文所述,人們之所以感興趣如此傳聞,更在于關心兩家企業(yè)的走向,或者說,誰也不愿意錯過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更不愿意在自己生活被顛覆之后,渾然不知!

(責編:牛建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5-30
蘋果為什么要收購“特斯拉”?
蘋果要想重新發(fā)明“特斯拉”,首先要輸入自己的設計理念。其次,蘋果的車載系統(tǒng)也是“特斯拉”迫切需要的。最后,特斯拉或者任何創(chuàng)新型的汽車企業(yè)都需要大量資金,來完成前期的工程驗證以及可靠性測試。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